乱世的小故事13条


2022-12-07 01:49:20



乱世的小故事13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3条关于乱世的文章精选,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乱世的小故事(1):

  纷纷乱世,七节纸险中求生!薄薄纸片,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秘密

  一、老字号换了新东家

  光绪年间,宣城有个聚纸斋,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了,里面汇集了各种优质宣纸,其中,由这一代老板沈万页亲手改良研发的一种叫七节纸的宣纸更是纸中翘楚,为宣城每年的贡品。这种纸除了有天然的芬芳,下笔更是不滑不涩,吸墨不饱不浅,一旦着色,可保数百年不褪色。因为七节纸制作工艺极其繁琐讲究,因此每年产量有限,除掉当作贡品的,所剩下的,沈万页全都无偿赠送给聚纸斋的一些老友。旁人就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如今,沈万页年过七旬,如何将祖宗的基业顺利地传下去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沈家人丁不旺,沈万页到了五十岁才盼来一子,叫沈心文。沈心文自幼聪明机智,在十五岁时,便已经掌握了沈家制纸所有的工艺,等到成人后,更是成了沈万页的得力助手。

  这天是初九,也是聚宝斋各个分号的掌柜来沈家大院汇报上月业绩的日子。沈万页眯着眼睛坐在太师椅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听完汇报后,这才睁开眼睛,转头问在一旁的沈心文:上月营业额怎么涨了这么多?

  沈心文上前道:回父亲,从上月起,我实施了三个方案,第一,将制纸坊里的工人工钱上涨两成,将纸价上涨一成。这样,工人们自愿日夜加班,产量上去了,因为纸价高而工钱低,所以利润也上去了。第二,我亲自去了一趟江浙地带,联系了不少大客户,上月只是初有小成而已,接下来的这月会更有效果。第三,我请了一些名人仕子为我聚宝斋各分号题招牌

  沈心文正说得得意洋洋,没想到却父亲却突然起身,头也不回地向内室走去,一向沉稳的脚步竟然有些踉跄了。沈心文急忙追了过去。

  来到后室,沈心文见父亲正坐在桌前,一动也不动,脸上满是无奈的表情。他上前不安地问道:父亲,是我说错了什么吗?

  沈万页叹了一口气,说:儿啊,你的三个方案,一个涉及到成本,一个涉及到业务,一个涉及到影响力,这三件事足以证明你是经商之才,但是,此乃盛世经商之道,乱世之中,用不得啊!

  沈心文一愣,问道:眼下难道不是太平盛世吗?

  沈万页欲言又止,最终,他提起桌上的笔墨纸砚,在上面写了几个字。沈心文一看,见上面写着:天颜戚戚,常若不悦。他顿时惊住了,民间传说,这话出自光绪皇帝之口,可是,父亲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看着儿子茫然的样子,沈万页正要开口明示,却突然胸口一痛,嘴一张,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沈万心大惊,忙上前扶住父亲。沈万页怒目圆睁,大口喘着气,哆嗦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塞在沈心文的手里,一字一句地嘶喊道:忠、孝、礼、义、仁、智、信话没说完,便头一歪,撒手西去。

  将父亲的丧事办好之后,沈心文这才来得及看父亲给自己留下的那张纸。这张纸上写满了人名,沈心文大多认得,这些人都是父亲的老友,每年七节纸出品时,父亲便会办一个宴会,将他们请来,把剩下的七节纸均分给他们。沈心文明白,父亲把这张名单给自己,是想让自己将这个沈家的传统继续下去。不过,现在还不到制七节纸的时间,沈心文顺手将名单放了起来。

  沈心文接手聚纸斋初始,便开始按照自己的理念大力整治聚纸斋的生意。从沈心文年少知事时起,他就觉得父亲的经营过于小心谨慎了,按沈家的实力,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果然,在沈心文的精心打理之下,短短半年,聚纸斋便在江浙、两广一带开起了分号,生意甚至做到了大马、新加坡一带。一时间沈心文踌躇满志。

  二、聚纸斋的老友们

  这天,沈心文正在客厅里会客,下人来报,说郭宝定郭秀才来访,沈心文顿时皱起眉头。郭秀才是城中一介寒儒,年近七旬,自幼读书,到老还只是个秀才,一生潦倒,连纸都买不起,却偏爱吟诗作画。不过,他却是沈万页名单上的老友之一。郭秀才平常不来走动,此番前来,必定是为了一个月后制七节纸而来。沈心文挥挥手说:让他在偏厅里等吧。

  不想片刻后,郭秀才却气匆匆地闯进大厅来,朝沈心文嚷道:岂有此理,往年你父亲都是去拜会我,今日我亲自登门,你竟让我去偏厅等候!

  沈心文很生气,一个上门乞讨的穷酸秀才而已,竟然敢冲他这般嚷嚷,他没好气地道:郭秀才,你上门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求我施舍!乞讨者竟然如此没有礼貌,你平日读的那些书去哪里了?若不是看在父亲的面上,我这就叫人打你出去!

  郭秀才一听,老脸羞得通红,他哆嗦了半天,这才扭头而去。

乱世的小故事(2):

隋朝末期,民生多艰。流落在江北的古子良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职业,在一个县城里当塾师。这天放假,古子良出去玩了一下。他刚返回私塾,忽然一个姓陆的学生跑来,说是父母请先生去家里喝酒。


  古子良心中一惊,按照经验,主人家突然请塾师喝酒,一般是要辞师了。他满怀不安,来到陆学生家,只见陆学生父母在门口迎接,将他引进室内落座。酒过三巡,学生的父亲才郑重地开口:先生啊,你今天上街,有没有发现什么情况?情况?什么情况?就是有没有看见官府告示?


  主人这一说,古子良立即想起来了。今天他在街头正逛着,突然听到人声鼎沸,有人喊着城墙那边贴官府告示了。古子良随着人群前去,一看告示,原来是皇宫宣布要大选美女了。


  先生对此事,有何看法?主人家低声地询问古子良。古子良皱着眉头,很想将胸中的愤懑吐出来,但又拼命忍住了,只苦笑一下说:我是漂泊之人,承蒙诸位主人家看得起我,让我当一塾之师,教授令郎令女,我深怕有负各家,只想埋头干好自己的本职,对于世事已是无心关注了。主人听得出他是言词谨慎,就诚恳地说:先生不必多心,我们今天请你来,是把你当自己人看待的,希望听听先生的肺腑之言。话说到这个份上,古子良十分感动,他一气喝下三杯酒,才慷慨陈词起来。说到激愤处,古子良差点哭出声。


  古子良的心中确实积着无限悲愤。他本是江南人氏,是随父亲做官到达江北的,没承想两年前父亲突然莫名获罪,被炀帝下令处死,所有家产被充公。古子良从一个公子哥差点沦落为街头乞丐。他对残暴的炀帝分外憎恨。如今听得昏君要广选天下美女,更是怒发冲冠,借着酒劲,忍不住将昏君大骂一通。直到看到主人夫妇吃惊的眼神,才猛醒过来,连忙向他们致歉,说自己太冲动了。


  然而主人夫妇并没有见怪,连说古先生言之有理。此刻,主人给他斟满酒,郑重地端起杯:先生,请满饮此杯,我们夫妻,还有事相求。一听有事相求,先生连忙站起来,请主人尽管吩咐。主人夫妻嗫嚅良久,才说出了他们的一个计划。古子良听了,顿时目瞪口呆。


  原来,主人家有一个大女儿,年方二八,虽养在深闺,但艳丽之名早已在这一带传播,夫妻俩爱如掌上明珠,本来期待能嫁个好人家,但如今猛然遇上皇宫选美,想想女儿如果被选上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刚才他们计议了一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女儿许配给古子良。


  这这恐怕不好吧。古子良连连摇手。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并没有半点窃喜,反而十分紧张。我是落魄之人,如今上无片瓦遮雨,下无锥地立足,如果不是诸家主人收留,跟街头乞儿无异。令女虽非官家千金,但也是你们富足人家的小姐,我是没有半点资格配得上的。先生啊,你这些话说明,我们没有看错人。其实,我们求你答应这事,也是有条件的。哦,什么条件?说了,你不要生气。我们只是给女儿一个名分


  听到这里,古子良恍然大悟。原来所谓许配,只是一种名分,也就是一种借口。古子良是个聪明人,他立即理解了主人家的一片苦心。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计谋。因为按照当朝法令,皇宫所选的美女,均是未曾婚配的垂髫少女,凡是已有婚配的,哪怕只有婚约,就不在所选之列。主人家无疑正要借他的名,逃避女儿入选的机会。


  古子良当然答应下来,只要能帮到主人家,他义不容辞。双方签订君子协议,一旦选美风潮过去,古子良就要退出婚约,不能纠缠。古子良更是感动,这说明主人是完全信赖他的。主人决定明天就给他和女儿办一个订婚宴,以作宣传。


  当下双方皆大欢喜,喝个痛快。古子良跌跌撞撞回到私塾。正想躺下来睡觉,忽见那个陆学生又跑来了,说是家里有人来了,请先生再去一趟,有要紧事商量。什么事啊?古子良打着饱嗝问。学生搔搔头皮,结结巴巴说:我听得他们一齐在说,要学我爹妈一样,把他们的女儿嫁给你


  啊!古子良跳了起来,一把拉住学生,你没有听错吧?没有啊先生,我记得很清楚,他们就是这样说来着。


  古子良脑子里一阵迷糊。他读过不少书,知道这样的事,书上还是有例子的,就是逢到皇宫突然选美,许多平民人家急欲为女儿找个婚约,有时一个男子身上会同时落上多桩婚约。他以前一直当笑话来读,没想到今天,这事可能真来了,要出现在他身上了。一时间,古子良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迟疑,外面来了一伙人,进门向他施礼,然后不由分说,将他拉进外面的一顶轿子,抬着就走。


  又来到了刚才喝酒的陆主人家中。古子良的面前,是一张张焦虑和紧张的脸。这其中有他的另外两位主人,还有几个是不相识的。大家交头接耳,叹息的叹息,跺脚的跺脚。可以看出,皇宫的诏令,带来了多么大的恐慌。


  诸位,你们到底有什么需要在下效劳的?古子良硬着头皮抢先说。众人都停止叹息,一齐把目光对准他,然后挨个把他们的打算说了出来。情况跟学生介绍的一样,他们都想把女儿许配给古子良。


  古子良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他不再惊慌,而是以局内人的身份,加入到这场讨论中。他问大家,为什么把目标都对准他呢?为什么不另找其他男子呢?话没说完,大家抢着解释:先生有所不知啊,如今这世道,找个有信誉之人不容易。最要紧的是,我们不能盲目扩大这个寻找的范围,一旦事情泄露,就会有欺君之罪。而你是我们大家都信任的。所以目前找你是最可靠的。他们又介绍,他们的女儿都不到二八,未到婚配之时,但选美的年龄却够得上了,当务之急只有施此缓兵之计,先避过选美,待两三年后再给女儿找婆家。

乱世的小故事(3):

南宋初年,金兵占领开封以后继续南下,地处开封、汉口之间的唐州城一日数惊。官府与守军闻风丧胆,弃城逃走,老百姓陆陆续续也都加入了逃难大军。

唐州城里有一对新婚夫妻,丈夫白敬之是个黉门秀才,学业优等,如果生在太平年月,中个举人考个进士应该没问题。可惜生不逢时,在这动荡乱世,处处都是刀光剑影,弄得他也没有了读书的心思。妻子黄菊花是个小家碧玉,模样周正,性情贤淑,原想着丈夫挑灯读书,自己红袖添香,待到丈夫学业有成,自己做一个贤内助相夫教子。不料蜜月尚未度完,就要遭受离乱之苦了。

白敬之幼年父母双亡,他是由岳父岳母养大成人的。岳父岳母故土难离,誓与自己的老屋共存亡。在金兵距唐州城只有百里的时候,小两口无奈辞别二老,背起行囊,踏上了南逃之路。他们的目标是汉口,有一个远房亲戚在汉口做生意,白敬之打算弃儒从商,让亲戚帮忙找一个立足之所。

逃难大军鱼龙混杂,混进了一些土匪恶棍,白敬之两口子还没走到汉口,所带的金银细软、衣服铺盖就被抢掠一空,靠乞讨才走完最后的路程。然而到了汉口才知道,那个亲戚为了躲避金兵,早已举家迁往杭州。小两口当即瘫坐在地,好半天都站不起来。身无分文,举目无亲,想找口饭吃都难。

连着饿了几天以后,小两口哭天不灵,入地无门,只有一死了之。两人搀扶着来到江边,就在他们要跳江时,一个妇人拦在了他们面前。原来,这些日子难民们卖孩子老婆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专门经营这类事情的人牙子也就应运而生。那妇人便是个人牙子,她说:我已经观察你们两天了,也给你们找了一条活路。你们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我就直说了吧:这位小娘子青春年少,面目姣好,我给你寻个人家,不管是做妻做妾,就有了吃饭的地方;这位先生得一些银钱,不管做什么生意都能糊口。这样,你们二位不是都有活路了吗?

白敬之还没有听完就费力地站了起来,指着妇人骂道:让你的好心见鬼去吧,我宁肯投江饲鱼,也决不会用卖妻子的钱苟活性命!

黄菊花倒显得平静,她扶丈夫坐下,缓缓地说:我倒觉得这位妈妈的意见可以考虑。我死本不足惜,你却必须活着。虽说金兵已经攻人唐州,可我们的父母也许能逃过一劫,如果他们一息尚存,晚年总是要人照应。就是为了两个老人,你也不能死去

提到尽孝二字,白敬之自然无话可说,嘴上虽然没有说出同意二字,脸上的怒容却已经被无奈和悲戚代替。妇人见事情有了转机,就领了黄菊花前去相亲,如果双方都没有意见,就把钱给白敬之送来。两口子哭哭啼啼难舍难分,又不得不分。妇人见多了妻离子散的场面,只管带了黄菊花就走。

买主名叫赵信成,四十来岁,郑州人氏,常年在汉口一带经商。他的老家早早就受到了金兵的骚扰。去年他专程回家,打算带家人来汉口躲避兵乱,不料家中已是人去屋空,妻子儿女是被金兵掳去还是躲到了乡间,村里剩下的几个乡邻谁也说不清楚。赵信成正值壮年,耐不得身边寂寞,这才有了买妾的打算。此刻那妇人把黄菊花带到跟前,赵信成一眼就看上了,当即把十几两银子付给了妇人。

赵信成挺会体贴人,他先让女佣伺候着黄菊花去饱吃一顿,然后才洗脸梳头更换新装。黄菊花本就年轻貌美,稍稍修饰立刻现出娇艳可人的本色。很快到了掌灯时分,黄菊花却掩面抽泣不肯上床。赵信成小心地问:娘子可是嫌我年龄偏大,面目苍老?黄菊花摇头说不是。赵信成又问:那是看这家境不顺眼?黄菊花依然摇头:我已经到了卖身活命的地步,怎敢挑剔家境!赵信成说:那我就不明白了,你我虽是半路夫妻,总归也是一场喜事。你这样哭哭啼啼,让我如何是好?

黄菊花叹口气说:卖身是我自愿,委实不该扫你的兴致。只是我不敢想象,在我委身于你的时候,我那前夫此刻身在何处,是何心境

原来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赵信成说:听你谈吐,应是一个知书达理之人。缘何落到此种地步?

黄菊花抹着眼泪把两口子的遭遇讲了一遍,又叹口气说:命该如此,夫复何言?容我洗去泪水,再来服侍您。

赵信成急忙摆手:小娘子休要再说,请先洗去脂粉,我带你寻找你的丈夫!

黄菊花吃了一惊:你说什么?我已被卖,你才是我的丈夫啊。

赵信成说:不,那个白敬之才是你的丈夫。我赵信成虽然是个商人,却不会趁火打劫,拆散人家夫妻。买你的银子我不要了,送你们做个本钱,做点生意安身立命。一边说着,一边拉了黄菊花出去。

茫茫人海,白敬之会在哪里?黄菊花了解丈夫,直接就去了他们打算跳江的那个地方。果不其然,白敬之原地未动,昏倒在瑟瑟秋风之中。他又是一天没有进食了,他不愿用妻子的卖身钱活命。黄菊花千呼万唤,白敬之终于醒来。黄菊花把赵信成的义举叙述一遍,白敬之的眼里就有了泪光。他挣扎着跪倒,被赵信成扶了起来。赵信成说这会儿夜市里还没有打烊,快去弄碗饭吃。

既遇贵人相助,白敬之很快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他们先租了一处房子住下,去郊区买些碎米粗面,熬成糊糊充饥。然后就思谋着做什么生意,图一个长久之计。这天白敬之又从郊区买碎米回来,被几家难民拦住,问他从哪里买的粗粮,能不能分给大家一些,可以给他加一些脚力钱。白敬之脑袋里灵光一闪,这不是找上门的生意嘛!从此就用那十几两银子做本钱,天天去郊区买些碎米粗面,让黄菊花去难民扎堆的地方叫卖,自己赚些微薄的利润,也让难民有粮下锅,熬口稀饭果腹。

乱世的小故事(4):

乾隆九年,皖南石棣的仙寓山上,有一座小茶园,茶园的主人姓陆。陆家自称是茶圣陆羽的后人,家境殷实,茶园每年精心收获好茶,只送与知己亲朋饮用,并不为获利。因为陆老曾经是先皇的幕僚,当地官员虽然都觊觎陆家茶园,却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这一年陆老身体微恙,叫过儿子陆真,说道:仙寓山终年雾气不散,太过潮湿,不适合老年人久居,因我一直舍不下茶园,不肯下山,如今真是扛不住了,这边就交与你打理吧。

  陆真是个只喜欢读书不喜功名的书呆子,一口应允下来。其实茶园不大,又有在陆家多年的老仆人打理,不用他操心。即便是这样,陆老下山后,陆真还是每日早晚去茶园巡视。

  这一天,他刚进茶园,就见前面闪过一黑影。陆真知道对陆家茶园感兴趣的人不少,因为陆家出产的雾里青,品质格外精良,茶汤浅黄明亮,全芽完整嫩绿,是雾里青茶中的极品。更有人传陆家茶园中有一棵老茶树,是当年陆羽种下的,心术不正想窃取老茶树的大有人在。陆真紧赶慢赶奔黑影躲藏的方向而去,果然看到在一棵茶树后面有个黑衣人,紧缩成一团。

  陆真上前用力一拽,把黑衣人的兜帽掀开后,他却愣住了,眼前是个金发碧眼的少女,像金丝般闪光的头发打着波浪卷一倾而下,拥着一张白玉清秀的粉面,一双碧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趁陆真还在发呆,少女找了一个机会夺路而逃。陆真没有去追赶,而是立刻到百年老茶树前查看,发现树身上有一处新伤,像是折断了一根树枝,他心疼得不得了。

  陆真在镇上见过西洋人,也看到过西洋女子,可是这样美得像教堂画上带翅膀的天使一般的却没见过,茶园中邂逅的西洋少女像个影子,深深印在他的心中。陆真几天茶饭不思,最后干脆下山来到镇上。他刚走进茶馆,小二就笑着迎上来说:陆少爷难得赏脸,快上座。说着引他到楼上的雅间。

  雅间凭窗处正好有位置,陆真过去坐下,向下面看去。这时正是中午,街道上十分热闹。远远的一阵喧哗,走来一队人,走在前面的是个穿黑袍的外国神父,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地洒着圣水。还不时停下来叫过行人,让跟随的修女送一块小面饼。陆真心念一动,快步下楼。

  神父正好拦住他,洒圣水祝福过了,示意修女递上面饼,修女却如被定身一般,动也不动。其实陆真早就认出来了,眼前的修女就是当日茶园中的少女。神父咳了一下,修女这才回过神来,涨得满面通红胡乱向陆真嘴中塞了一块面饼,陆真慌乱中竟然在修女的手指上咬了一下。这次依然是眼睁睁看着他梦中的西洋少女离开,可是他已经知道去哪里找她了。

  陆真在小教堂外晃了半天,修女终于忍不住跑过来,远远掷过一个纸团。陆真打开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教堂后面小树林。陆真过去等了半天,修女这才气喘嘘嘘地跑过来,一见到陆真她就摇着手用蹩脚的中文说道:求你原谅我吧,我只是要一个小树枝,我没有做什么坏事!

  陆真不由得冷笑道:小树枝?你要知道,雾里青茶的茶树枝也是价值连城,你偷的可不是一般宝贝,还说没做坏事?修女吓得脸色苍白,头上冷汗淋淋,竟然脚一软晕了过去。陆真只是想随便吓唬她一下,想不到会是这样的后果。吓得他忙抱住修女,又掐人中又扇风。半晌修女慢慢回转过来,含泪还要告饶,陆真忙说:你别怕,我原谅你了。修女见陆真不像说假话,这才慢慢回过神来,缓缓讲出一段往事,陆真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修女叫格蕾娜,是瑞典人,她的母亲劳拉在伯爵夫人家做女佣。劳拉是伯爵夫人的心腹女佣,在她的城堡服务了二十多年,伯爵夫人每年夏天到城堡度假,都是劳拉服侍。就在前年夏天,伯爵夫人如常带着众友人来到城堡,城堡的狂欢开始了。伯爵夫人到达城堡的第一天,就把劳拉叫到房间,拿出一个古朴的青花瓷罐,嘱咐说:这是我用同样重量的珠宝换来的茶叶,它来自遥远的天朝,叫雾里青,是茶叶中的极品。今天晚上我要用它招待贵宾,你去准备一下。

  劳拉听说过雾里青的名字,在贵族的眼中,它比黄金还要珍贵。劳拉亲自准备茶具,一直忙碌到下午,这时突然有人叫她的名字,说伯爵夫人在到处找她。劳拉有些奇怪,因为这时间夫人一般都是在午睡,可是看传话的人衣着华丽,应该是夫人的贵客。

  劳拉急忙来到夫人的房间,门虚掩着,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去。却见夫人仰面躺在躺椅上,一动不动,不像睡觉的样。她吓得扑上去大叫夫人,情急之下把一杯凉茶浇在夫人脸上,夫人这才醒过来,迷迷糊糊地问: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夫人的目光一转,突然尖叫起来:天啊,我的雾里青!劳拉这才发现早上看到的青花瓷罐碎在地上,里面的锡包都不见了。让劳拉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伯爵夫人一口咬定雾里青被盗和劳拉有关,因为涉案金额巨大,劳拉被判了终身监禁。

乱世的小故事(5):

女子倾国,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也算是代表——闯王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就因为抢了一个陈圆圆,触怒了边关守将吴三桂,吴三桂引狼入室,使大顺国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历史上的陈圆圆,在秦淮八艳里并不算个性强烈,从别人记载来看,也不一定多么慷慨激扬,或许她毕生追求的只是一份合乎心意的爱情。被卷入明末历史的滚滚洪流,想来她自己也是被动的很。

豆蔻年华,色艺倾城

在教坊,邢沅学习了歌舞琴画,由于她天赋颖慧,很快就在教坊中崭露头角,歌舞尤占魁首。她初登歌台,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使台下看客凝神屏气,入迷着魔。于是遂以色艺双绝,名动江左。

才子负心,擦身而过

关于陈圆圆最直观的资料是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这是他的一篇悼妻文。他曾在文中写道:“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而就是这样的色艺冠绝,成就了陈圆圆悲剧的一生。

那一年,大才子冒辟疆途经秦淮,对这位名满江南的绝丽佳人一见倾心,而就是这样的一见钟情,却成为了圆圆多舛一生的起点。

对于当时的冒辟疆来说,陈圆圆虽艳丽无双,是猎艳的最佳对象,然而要谈婚论嫁,他还没有思想准备,只是委婉敷衍。等到他真的下定决心迎娶陈圆圆时,她已经被崇祯皇帝宠妃的父亲田弘遇带入了府中。闻之此事,冒辟疆怅然若失,没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他遇上了红颜知己董小宛。这已经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政治棋子,使命未成

田弘遇把艳丽无双的陈圆圆当做继续攀附皇帝的棋子,于是半带强迫地买下了她。那时靠裙带关系坐享容华的田弘遇担心人走茶凉,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竟别出心裁地把陈圆圆作为进贡的礼物奉献给崇祯皇帝。可那时正值明朝末年,内有起义军风起云涌,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摇摇欲坠。崇祯皇帝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没有兴趣在女人身上下功夫,对陈圆圆只是欣赏,没有收纳之意。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两三个月,终究没能投入皇帝的怀中,田弘遇只好打发她返回了田府。

陈圆圆进宫时满载着希望,如今却一无所成地回来了,田弘遇当然心中不快。陈圆圆在田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贬到歌舞班中充当歌舞姬。

裙裾翩然,总兵倾心

既然攀附不上皇帝,那寻找一个实权人物做靠山也是另一种选择,田弘遇把目光盯上了吴三桂。

吴三桂是原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能骑善射,智勇过人,曾中过武举。手下掌握着一支劲旅。国难当头,之际,朝廷提拔他镇守国门,还连带起用他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炙手可热。

一天,田弘遇在府中摆下珍肴美酒款待吴总兵。这天,田府中绝色的歌舞姬陈圆圆在席前奉歌献舞,为吴总兵把盏斟酒,而吴三桂的目光始终不离佳人。

第二天,吴三桂派人带了千两黄金作聘礼,到田府求婚。而早有准备的田弘遇已准备好丰盛的嫁奁,当天就亲自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

此时边关战事已急,吴三桂王命在身,可他还是挤时间举办了隆重的纳妾之礼,这一夜新郎新娘早早入了洞房,只为良宵苦短。

一怒冲冠,引狼入室

吴三桂拔营开往边关之后不久,闯王李自成便率大军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城中旧臣遗老全部遭到了搜捕拷掠,吴襄及全家也在其列。“大顺帝”李自成逼迫吴襄写信给吴三桂劝降。

其实当时的吴三桂深知大明皇朝已无重兴的可能,本有归降之意,但是陈圆圆的美貌被闯王的心腹大将刘宗敏(一说是闯王本人)看中,于是被夺为侍妾,这触动了吴三桂的逆鳞。父亲被拷掠,家产被侵吞,连爱妾都被强占,吴三桂顿时火冒三丈,于是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中原。

李自成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上京城的金银财宝撤回陕西故地。而清廷军队顺势入关,在北京建立了大清朝廷。而原本想借清兵之手驱逐李自成的吴三桂发现,自己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开关延敌的民族叛徒。但幸好,抢回了陈圆圆,他还有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烟花散尽,寂寞终始

清顺治二年,吴三桂继续协助清兵东征西伐,清廷诏令他坐镇云南。在吴三桂戎马倥偬的那些年里,陈圆圆紧随其左右,为他消愁增乐,简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可是在政途选择上,吴三桂并不听从陈圆圆的劝导,不惜将曾是自己君主的大明皇朝置之死地,使大江南北掀起滚滚硝烟。陈圆圆默默看着这一切,不免黯然神伤。

昆明稳定下来后,吴三桂欲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不料陈圆圆却不肯接受,她提出:“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作侍妾追随将军左右!”

经历了十几年的坎坎坷坷,陈圆圆惯看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恍如过眼烟云,她对一切都已看淡。何况她也明白,为了自己吴三桂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大顺王朝,背弃朝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这一切虽然谈不上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让她自感罪孽深重,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做王妃。

她曾写了一阕“丑奴儿令”: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词中所绘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时之情,满怀落寞消沉。

青灯残照,香销玉殒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以兵势从缅甸索回了永历皇帝,陈圆圆力劝吴三桂趁此机会推出永历帝,对清廷反戈一击,以成不世之功!然而吴三桂却绞杀了永历帝以为立业基石,天下人为之大失所望,陈圆圆更是心灰意冷,深感已到万劫难复的地步;而那些所谓的红颜祸水、所谓的祸国殃民,所有国破家亡、所有骨肉疏散的痛苦和罪名,却都倾注到了这个可怜的女子的身上。王朝坍塌的碎瓦,无奈地砸破了一个女子的豆蔻年华;历史颠覆的战车,无情地碾碎她柔弱的希望。

于是她上书吴三桂,欲出家到洪觉寺蓄发为尼。吴三桂只得顺了她的意,为她修了一座寺庙,赐名“金蝉寺”。圆圆由玉林国师赐名“寂静”,号“玉庵”,在金蝉寺带发修行。

不久,吴三桂蓄发改服,扯旗造反。康熙十八年,在湖南衡阳草草称帝,改元昭武。称帝之日感了风寒,竟一病不起,五个月后就一命归天。清军很快消灭了吴军,向昆明全境进击,将吴三桂全家抄斩。圆圆因已出家,不在抄斩之列,但痴情的她却以死相报,投池自尽,安睡于荷花盛开的莲花池中……

陈圆圆实在是个悲剧人物,她何尝想卷入汹涌的时代潮流,在急浪和漩涡中度那不安宁的生活呢?然而由于她貌美艺绝,是一个天生的尤物,因此成了很多有权势的男人们争夺不已的猎物。不公平的命运摆布着她,裹胁着她,使她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终于走上一条不归路。

陈圆圆,她那么重要同时却那么沉默。在她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传奇,演戏的人最后成了戏里的人。她的故事可以是悲剧、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讽刺剧。本来,历史什么都可以是,于是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正是这样,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填充进去,在天翻地覆之中注入点温情,或者冷眼看世道人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陈圆圆,只是个花瓶,真正的花,往往都是后人添上的,多姿多彩。

乱世的小故事(6):

  崇祯末年,吴三桂带着清兵入关,南下攻打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一时间,战乱四起,难民如同潮水般从北方向南方涌来。归州县的南北要道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难民,这些难民没钱买吃的,只好乞讨度日,大户人家门前经常人满为患。可奇怪的是,没有一个难民敢到豪绅文绍桂家门前乞讨。

  凡事总有例外,这天,文绍桂打开家门,发现门前稻草堆上,一个二十多岁的乞丐正躺着呼呼大睡。文绍桂走近踢了乞丐一脚,说:快滚!谁知那乞丐理也不理,翻了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来。

  文绍桂好不气恼,转身回到院子里,拉出一条大狗。这大狗名叫旺财,有藏獒的血统,身长三尺、高及人腰、膘肥体壮、吐舌龇牙,好似吃人的恶魔。原来,难民不敢到文绍桂家门前乞讨,就是因为这条恶狗。俗话说狗眼看人低,咬穷不欺富,旺财至少咬了二十多个乞丐,轻则破皮,重则折骨。这乱世里县官都跑了,哪还有人处理这些事情。于是乞丐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文绍桂家有条恶狗,再也没人敢到他家门前乞讨。

  文绍桂把旺财拉到门口,奇怪的是,这回旺财没有和以往一样,冲出去咬那乞丐,反而抽抽鼻子,将尾巴夹了起来,怎么也不迈步了。

  见旺财不肯出门,文绍桂只好抓着它脖子上的项圈,使劲往外拉。没想到,旺财居然和文绍桂较上了劲,死活不愿出院子。文绍桂来气了,硬把旺财拽出院子,一直拽到乞丐面前。让文绍桂目瞪口呆的是,旺财见到乞丐,竟然伏下身子,两只爪子趴在乞丐面前,脑袋贴在爪子上,浑身瑟瑟发抖。

  这狗怎么了?文绍桂莫名其妙,隐隐觉得其中一定有什么玄机。旺财是一个朋友送给文绍桂的,朋友说,旺财非常机灵,能识别人的身份。当时文绍桂不相信,就换上仆人的粗布衣服,再让仆人穿上自己的华服,来到旺财面前。旺财果然厉害,对着仆人狂吠不止,却把头往文绍桂身上蹭,讨好他,文绍桂这才信了。后来又试了几次,次次灵验。

  旺财识人从没出过差错,可现在它竟然趴在一个乞丐面前,吓得瑟瑟发抖难道,面前这人不是真正的乞丐?文绍桂突然想起,前不久自己和乡绅们聚会,听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许多皇族南下逃命,沦落到民间。难道眼前这人真的大有来头不成?

  想到这里,文绍桂又把面前这个乞丐细细打量了一遍,只见他手指修长,皮肤白净,一看就不是劳作苦力之人。再看看旺财的姿势,两只前爪趴地,头伏在爪上,不正是低头跪拜的姿势吗?难道眼前这人,竟是大明的皇室后裔、凤子龙孙?

  文绍桂想到此,忙把乞丐叫醒:快醒醒,跟我到屋里暖和一下。

  乞丐揉揉眼睛,看了一眼文绍桂,张口道:算了,我还是走吧。文绍桂听乞丐说的一口纯正京腔,不由对自己的判断又多了几分把握。

  这兵荒马乱的,你能去哪?就留在我家里吧。文绍桂再三挽留,把乞丐拉进家里,又让仆人拿来好酒好肉侍候。面对满桌饭菜,乞丐也就不客气了。文绍桂在一旁细细观察乞丐的吃相,只见他举止斯文,怎么看怎么像是贵人出身。吃过饭,文绍桂就旁敲侧击地问道:请问先生贵姓,在哪里高就?

  乞丐犹豫了一下,说:我名叫卫巍,是河北沧州人氏,一向在家种地,只因连年战乱,无以为生,只好南下流浪,苟活于人世。

  文绍桂听卫巍用词文雅,不由暗暗点头,又见他沉思了半天,才说出这番话来,就知道他说的是假话。是啊,现在兵荒马乱的,如果暴露了身份,说不定立刻会惹祸上身。文绍桂暗地思量:眼下局势复杂,很难看清胜负,大明虽然日渐衰落,到底有三百年根基,自己若留下这人,一旦大明重夺江山,自己就是大大的功臣

  于是文绍桂就将卫巍留在家里,天天好酒好饭款待。这天,卫巍被文绍桂灌醉了,文绍桂趁他迷迷糊糊时,在他耳边再次细问他的身份。只听卫巍醉言醉语地说:我、我是朱三太子话音未落,就醉倒在地。

乱世的小故事(7):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刘伯温看到天下大乱,有心参加义军,推翻暴元,但投奔谁呢?
  当时比较著名的有三支义军:占据江苏浙江的张士诚、纵横江西湖广的陈友谅,还有以安徽为根据地的朱元璋。当时,这三支义军也想拉拢刘伯温加入各自阵营,共谋大事。
  刘伯温正寓居在嘉兴濮院的香海寺,他晴天帮农民晒谷,雨天在寺中读书。这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他便最先去拜访刘伯温。刘伯温有心要试一试张士诚的为人,便道:要我投入大王军中,可以考虑,但我有两个要求。
  张士诚道:先生请说。
  刘伯温道:其一,大王和我一起晒一天稻谷。
  张士诚笑道:可以!
  其二,大王和我一起在一张床上睡一晚。
  张士诚大笑:可以!
  第二天,刘伯温和张士诚一起到晒谷场上晒谷,他们先是坐在一边喝茶,日上三竿时,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飛了过来,一见满地稻谷,便停下来吃。张士诚一见,连忙起身,拿起一根竹竿就去驱赶麻雀,麻雀飞走了,他便回来喝茶。但不一会儿,麻雀又飞来了,张士诚又连忙上前驱赶,就这样,他赶了一天的麻雀。
  到了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张士诚累了一天,一躺下便呼呼大睡了,刘伯温却一边观察他的睡相,一边想:张士诚为了麻雀吃几粒谷子,来来回回驱赶了一天,忙得连水也没喝上一口,一个要打江山平天下的人物,胸无大志,怎么成得了大事!而睡相更有问题,仰天而睡,双臂平放,那可是死人放入棺材的样子。
  第二天,刘伯温对张士诚说:大王先回去吧,入伙事大,容我先考虑一番再说!张士诚临走前,刘伯温提醒他说:大王占据江浙,钱粮不愁,但以后一定要当心亲信之人背叛!张士诚不信,道:我待人诚信,谁会背叛我?
  几年后,朱元璋占领了南京,便派大将徐达领兵五万南下攻打嘉兴,张士诚派女婿潘元绍领兵十万驻守在江浙边界的乌镇。徐达是有名的战将,他知道潘元绍兵多,便出奇兵突袭,放火烧了潘元绍的大营。潘元绍虽然兵多,但大火一起,自相践踏,徐达趁机冲杀,潘元绍大败,他见徐达势大,便投了徐达,倒戈回攻张士诚。张士诚万万没有想到会遭到女婿的背叛,及被生擒,他后悔莫及,自缢而死。
  再说陈友谅也暗地里来到濮院,要刘伯温帮他筹划军事。刘伯温向陈友谅提出了两个同样的要求,陈友谅也答应下来。
  晒谷时,陈友谅见一群群麻雀飞来吃谷,便撑起几根竹竿,张下几道网。结果,有几十只麻雀撞到了网里,都被陈友谅活捉了。陈友谅对刘伯温道:我们把麻雀杀了,下酒!
  刘伯温道:那么多的麻雀,羽毛拔起来倒是个麻烦!
  陈友谅哈哈笑道:麻雀拔毛,最为容易!先生看我的!说完,他便把麻雀装入一只大甏,并往甏中灌入滚水,待麻雀被捞出时,羽毛已被褪得干干净净了。
  刘伯温对陈友谅道:香海寺是佛寺,这麻雀是生灵,可不能带入寺院烧煮!
  陈友谅又是哈哈一笑,道:这个也容易,先生看我的!他生起一堆炭火,再用竹篾把一只只麻雀的头颅穿成串,放在火上烤。
  到了晚上,刘伯温和陈友谅睡在一张床上,刘伯温又观察起陈友谅的睡相,只见他鼾声如雷,侧身而卧,双臂弯曲,双手伸在嘴前,两条腿缩在一起,双膝顶在胸前。刘伯温心想,陈友谅为了几粒谷,不但张网把麻雀都捉了,还用开水把麻雀活活烫死,再用竹篾穿了头颅烤食,实在是太凶残了。而那睡相更如豺狗,这样凶残的人将来就是得了天下,也会横征暴敛,残害百姓。
  第二天,刘伯温对陈友谅说:大王请先回军中,待我考虑后再定!
  陈友谅知道刘伯温推托,便道:那请先生帮我出一些主意也好!
  刘伯温知道陈友谅的水师最为雄壮,便为其出了一计:今后凡遇战事,特别是水战时,必须提防对方火攻,火烧水沸,最为大忌!
  陈友谅不屑道:本王的水师所向无敌,谁能打败我!
  但后来,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的水师全是大船,而且都用铁链连在一起,他见朱元璋都是一些小船,便对部下道:我们的战船就是压也能把朱元璋的小船压沉了!于是下令进攻。朱元璋见陈友谅的战船排山倒海一般压来,便借风之力,采用火攻,于是鄱阳湖上火势冲天,陈友谅的战船来不及后退就已燃起熊熊大火。陈友谅连忙指挥残军后退,不料被一支流箭射穿了头颅,一命呜呼。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胸怀韬略,足智多谋,便也准备暗访刘伯温,部下劝他说:崇德一带是敌军地盘,大王千万不能为了一个刘伯温而身入险地。朱元璋却笑着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了蜀汉三分天下。我如今已有天下三分,为何不能效仿刘备,请刘伯温出山,一统天下呢!
  于是,朱元璋暗地里到香海禅寺拜访刘伯温,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两个同样的要求。他们先是一起来到晒谷场,朱元璋一见麻雀吃谷,笑道:如把麻雀驱赶了,它们岂不是会饿死?那也是一条条性命呢!如不驱赶,无非是被吃了几粒谷而已!
  傍晚,刘伯温又观朱元璋睡相,只见他先是仰天而睡,四肢大张,好似一个天字;睡了一会儿,他又侧身而睡,但双臂却是横向伸直的,好似个子字,合起来就是天子。而在晒谷场,朱元璋以几粒谷能活麻雀一条命为由,不忍驱赶,便是仁慈。既然是仁慈的天子,那就是值得自己效力的明主。
  最后,刘伯温投身朱元璋义军,并协助他推翻元朝,攻灭张士诚,平定陈友谅,打下了大明江山。

乱世的小故事(8):

  崇祯末年,吴三桂带着清兵入关,南下攻打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

  一时间,战乱四起,难民如同潮水般从北方向南方涌来。归州县的南北要道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难民,这些难民没钱买吃的,只好乞讨度日,大户人家门前经常人满为患。可奇怪的是,没有一个难民敢到豪绅文绍桂家门前乞讨。

  凡事总有例外,这天,文绍桂打开家门,发现门前稻草堆上,一个二十多岁的乞丐正躺着呼呼大睡。文绍桂走近踢了乞丐一脚,说:快滚!谁知那乞丐理也不理,翻了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来。

  文绍桂好不气恼,转身回到院子里,拉出一条大狗。这大狗名叫旺财,有藏獒的血统,身长三尺、高及人腰、膘肥体壮、吐舌龇牙,好似吃人的恶魔。原来,难民不敢到文绍桂家门前乞讨,就是因为这条恶狗。俗话说狗眼看人低,咬穷不欺富,旺财至少咬了二十多个乞丐,轻则破皮,重则折骨。这乱世里县官都跑了,哪还有人处理这些事情。于是乞丐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文绍桂家有条恶狗,再也没人敢到他家门前乞讨。

  文绍桂把旺财拉到门口,奇怪的是,这回旺财没有和以往一样,冲出去咬那乞丐,反而抽抽鼻子,将尾巴夹了起来,怎么也不迈步了。

  见旺财不肯出门,文绍桂只好抓着它脖子上的项圈,使劲往外拉。没想到,旺财居然和文绍桂较上了劲,死活不愿出院子。文绍桂来气了,硬把旺财拽出院子,一直拽到乞丐面前。让文绍桂目瞪口呆的是,旺财见到乞丐,竟然伏下身子,两只爪子趴在乞丐面前,脑袋贴在爪子上,浑身瑟瑟发抖。

  这狗怎么了?文绍桂莫名其妙,隐隐觉得其中一定有什么玄机。旺财是一个朋友送给文绍桂的,朋友说,旺财非常机灵,能识别人的身份。当时文绍桂不相信,就换上仆人的粗布衣服,再让仆人穿上自己的华服,来到旺财面前。旺财果然厉害,对着仆人狂吠不止,却把头往文绍桂身上蹭,讨好他,文绍桂这才信了。后来又试了几次,次次灵验。

  旺财识人从没出过差错,可现在它竟然趴在一个乞丐面前,吓得瑟瑟发抖难道,面前这人不是真正的乞丐?文绍桂突然想起,前不久自己和乡绅们聚会,听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许多皇族南下逃命,沦落到民间。难道眼前这人真的大有来头不成?

  想到这里,文绍桂又把面前这个乞丐细细打量了一遍,只见他手指修长,皮肤白净,一看就不是劳作苦力之人。再看看旺财的姿势,两只前爪趴地,头伏在爪上,不正是低头跪拜的姿势吗?难道眼前这人,竟是大明的皇室后裔、凤子龙孙?

  文绍桂想到此,忙把乞丐叫醒:快醒醒,跟我到屋里暖和一下。

  乞丐揉揉眼睛,看了一眼文绍桂,张口道:算了,我还是走吧。文绍桂听乞丐说的一口纯正京腔,不由对自己的判断又多了几分把握。

  这兵荒马乱的,你能去哪?就留在我家里吧。文绍桂再三挽留,把乞丐拉进家里,又让仆人拿来好酒好肉侍候。面对满桌饭菜,乞丐也就不客气了。文绍桂在一旁细细观察乞丐的吃相,只见他举止斯文,怎么看怎么像是贵人出身。吃过饭,文绍桂就旁敲侧击地问道:请问先生贵姓,在哪里高就?

  乞丐犹豫了一下,说:我名叫卫巍,是河北沧州人氏,一向在家种地,只因连年战乱,无以为生,只好南下流浪,苟活于人世。

  文绍桂听卫巍用词文雅,不由暗暗点头,又见他沉思了半天,才说出这番话来,就知道他说的是假话。是啊,现在兵荒马乱的,如果暴露了身份,说不定立刻会惹祸上身。文绍桂暗地思量:眼下局势复杂,很难看清胜负,大明虽然日渐衰落,到底有三百年根基,自己若留下这人,一旦大明重夺江山,自己就是大大的功臣

  于是文绍桂就将卫巍留在家里,天天好酒好饭款待。这天,卫巍被文绍桂灌醉了,文绍桂趁他迷迷糊糊时,在他耳边再次细问他的身份。只听卫巍醉言醉语地说:我、我是朱三太子话音未落,就醉倒在地。

  文绍桂听后暗自窃喜,不由得又有了另外的打算。原来他年近五十,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取名文凤英。年初,县太爷的儿子看中了文凤英,派媒婆上门说亲,文绍桂慨然应允,已经收下聘礼,只是尚未过门。不料上个月,县太爷听说清兵南下,吓得丢下县衙,全家仓皇逃走,至今没有消息。

  文绍桂暗想,与其将女儿许配县令之子,不如抓住眼前的机会,攀上皇亲。到时就算县太爷回来了,自己是皇亲国戚,他拿自己也无可奈何。

  打好算盘,文绍桂就找到女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文凤英一听,父亲竟然悔婚,还要把自己嫁给一个乞丐,顿时哭了起来,怎么也不肯答应。文绍桂见状,心生一计,对女儿说:唉,凤英,我给你说实话吧,你那未婚夫全家早在半个月前就被强盗所杀,我把他的尸首找到,埋了。一直没敢告诉你,是怕你伤心。现在正值乱世,给你找个丈夫,也是怕我和你妈出了什么意外,好歹还有个男人保护你啊!

  文凤英听了这番话,哭了半天,最后只得答应下来。文绍桂怕中途变卦,就趁热打铁给卫巍和女儿举办了婚礼,让两人入了洞房。

  文凤英和卫巍成亲后,也算恩爱,不过,文凤英一直耿耿于怀,怪父亲把自己下嫁给一个乞丐。文绍桂就悄悄对女儿说:你知道什么,卫巍的真实身份是堂堂的朱三太子。只不过现在是乱世,你若问他,他肯定不会承认。说着还把旺财的举动告诉了女儿。文凤英也知道旺财有识人的本事,只好相信了父亲的话。

  事情常常出乎人的意料,文绍桂一心指望大明重整江山,不料清兵所向披靡,不久就攻到了归州县。一夜之间,大明的归州县变成了大清的归州县。文绍桂本想混个皇族当当,没想到现在卫巍却成了累赘,只好打落门牙带血吞。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年多,天下渐渐太平,县令的儿子柳青浩回来了,找上门来说他要娶文凤英。文绍桂只好告诉对方,说以为他死了,已把女儿许配他人。

  柳青浩无言以对,不过,他对文凤英还不死心,就花钱买通了一个家丁。家丁暗通消息,终于把文凤英约了出来。见到了曾经的未婚夫,文凤英才知道父亲骗了自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她把父亲的想法和盘托出,将卫巍的身份也说了出来。柳青浩让文凤英跟自己私奔,文凤英却哭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事已至此,只好跟卫巍过一辈子了。

  柳青浩听了,心里愤愤不平。按那时的礼法,文凤英本是柳青浩未过门的妻子,平白无故被戴上了一顶绿帽子,柳青浩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突然,他想到:文凤英不是说卫巍是朱三太子吗?现在顺治帝虽大赦天下,可对大明皇室一定不会放过的。想到这里,柳青浩恶向胆边生,直奔归州县衙,向县令告了一状。县令一听竟有此事,不由大惊,立刻派人把卫巍和文绍桂缉拿到县衙。

  听说卫巍是朱三太子的事泄了密,文绍桂不禁仰天长叹:天要灭我啊!不料一旁的卫巍却叫道:冤枉呀冤枉!草民只不过是朱三太子的厨子。李自成入京后,我随着朱三太子逃离京城,没想到中途失散了,独自流落到归州县。

  县令就问:那你说说,为什么文家的旺财不咬你?

  卫巍苦笑道:其实,小的只是个狗屠夫,世代以杀狗为业,做得上好的狗肉宴,到我这里已是第十代。朱三太子嗜狗肉如命,就把我招入府中,做了他的专职厨子。进府后我很少做体力活,所以养得细皮嫩肉,也见过一些大场面。这次流落到归州县,饥饿难耐,听说文家的狗喜欢咬人,就想骗来杀了吃。没想到那狗果然聪明,识得我是杀狗的,就趴在地上求饶,却被我岳父误会了。

  听到这里,县令还有些不信,就让人从后院牵来一条恶犬。果然,那恶犬见了卫巍,就像抽了筋骨一般,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一下。这下,县令算是彻底相信了,于是将卫巍当场释放。

  文绍桂保住了一条性命,心中暗叫一声侥幸。不过,他靠狗选了个屠夫女婿的事也就此传了出去。大家都笑着说:文绍桂才真正长了一双狗眼。

乱世的小故事(9):

唐昭宗年间,政治动荡,昭宗李晔继位以来,宦官势力蔓延,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逐渐扩大,唐昭宗根本没有掌握实权。昭宗李晔聪明而又有才,他深知时下唐朝力量和权威受到严重阻碍,并发誓有朝一日定要复兴王朝。

时民间有一女子穆青瑜,其父穆乘霄本是海外游人,途经南沙,船遇到海浪,沉于大海,得海中一对海马身龙凤头之物所救。后遇到青瑜之母张沅婧,两人情投意合,遂结为连理。不久后便诞下一对龙凤胎,男的叫穆青阳,自幼习武,性格洒脱。女的叫穆青瑜,长相清秀,天真无邪。穆乘霄为了记住在海中获救的恩情,画下了那灵物的样子,并称之为海马龙、海马凤,命人依图而制一对玉坠,分别系于两儿脖上,以求平安,后张沅婧病逝。待兄妹二人长大,穆乘霄在南沙再无牵挂,欲重返故土,临走前他将自己的身份告知儿女,他本是遥远的西方国度的王子。

穆乘霄走后不久,穆青阳告别青瑜,前往宫中当差。青瑜一人在家,她生性善良,热于助人,扶危济困,侠行义举百姓赞不绝口。时间飞快,三月已过,却不曾传来宫中兄长音讯。青瑜多方托人打听未果,心中不免担忧,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只身前往长安寻找兄长。纵然路途坎坷,她拔山涉水,每到一个地方也不多作停留。眼看就快到长安了,却意外结识了一位叫李渐荣的女子,此人长得貌美如花,有着倾国倾城之貌,青瑜从她口中得知,她是要进宫的贡女,青瑜告知自己此番来长安是为寻兄长而来,希望能带她一道进宫,助她早日寻得兄长。李渐荣便很快答应了她,不过世事难料,没过几天她们碰上了山贼,凶狠残暴的山贼不仅将她们的财物洗劫一空,还不打算放过她们,这些杀人不眨眼的,一个也不放过,李渐荣就被其中的一个一刀刺进心脏,当场一命呜呼,最后山贼们逼近吓得直哆嗦的青瑜,青瑜内心惶恐不已,心里只想着能有人瞬间出现救她于刀刃之下,但是此刻周围别无他人,喊破喉咙也是白费力气。当山贼抡起大刀准备砍向青瑜时,瞬间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震开,青瑜注意到锁骨处有一股热流散开,蔓延至全身,顷刻之间便消失了,山贼们被吓得都误以为青瑜是妖怪,早就四散逃开了。待青瑜从恐惧与惊吓中走出来,她速速离开了危险之地,她马上去报了官,安葬了李渐荣之后,她起程继续前往长安,她好像明白了什么是江湖险恶,她猜想青阳武艺高强断不会像李渐荣那样命丧山贼。她不再多想,为今之计就是尽快入宫,于是她决定以李渐荣的名义进宫。进宫之后,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顺利当上女官,宫廷里日子过的有惊无险。

后来在一次不经意间,李晔撞见青瑜拿着海马凤坠在树下为青阳祈祷,此举是小时候父亲教兄妹俩的,青瑜紧闭双眼,花瓣从树上飘下,头上、肩上都是,此时的青瑜仿若落入凡尘的花仙子,格外引人注目,路过的都禁不住驻足欣赏。青瑜不同于其他女子,只于一瞬间就赢得帝心。从此开始陷入了爱恨的纠葛。因当时已有何皇后,李烨恐青瑜招嫉妒,并未过分宠爱青瑜(下用李渐荣),只是封了李昭仪,李渐荣虽不知个中缘由,但她不喜争斗,心如止水,温顺乖巧,不求荣华富贵,只为能见到穆青阳,李渐荣时常到各宫打听,但是都一无所获。

日子一天天过着,李渐荣与李晔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宫人们到处议论着李昭仪与皇上伉俪情深,夫妻恩爱,李渐荣偶尔会帮李晔出谋划策,为其排忧解难,直到有一天,李渐荣发现穆青阳从不离身的海马龙坠竟在李晔身上出现,李渐荣问其来由,李烨只道是战俘身上所得,而李晔亦发现李渐荣脖上挂的凤坠,两只玉坠显然是一对,不免起了疑心。两人都互相猜忌,李晔误以为自己的李昭仪倾心于他人,李渐荣则认为李晔杀害了穆青阳,再夺取龙坠。李渐荣心中痛苦万分,想到自己母亲已逝,父亲不在,如今相依为命的兄长也离她而去,视为依靠的李晔却成为仇人,一夕之间,万念俱灰,近乎崩溃,连死的心都有了,又想到穆青阳如今死得不明不白,暗下决心为家人报仇。在一次意外中,李渐荣发现何皇后原来是当日杀真的李渐荣的幕后凶手,获悉真相的她终明白宫廷险恶,明争暗斗,危机重重,宫外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战争不断。若能另立君主,或许可还天下一片安宁。李渐荣当是为家人报仇也罢,为天下百姓谋福也罢,不惜一切代价,推翻昭宗。后李渐荣与宦官杨复恭等人勾结对付李晔,杨复恭等被灭之后,李渐荣与朱温联合,李晔大势已去。苟延残喘地活着,一日,李渐荣来看李晔,她拿出凤坠质问李晔为何要杀穆青阳,李晔根本不认识穆青阳,更没有杀害他。李渐荣苦于找不出凶手,只好借酒消愁,不知自己做的这一切到底是对是错,是否当初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纵观如今的局面任谁也无法改变。内心苦闷的她想着青阳之死,含泪睡去。

一队人马行走在路上,带头骑马的是朱温,与迎面而来的穆青阳碰个正着,朱温看此人身强体壮,衣着光鲜,定是大户人家,问明身份,穆青阳如实相告,将要去长安,进宫当差。朱温便让他走,穆青阳走出数十米后,朱温看着穆青阳的背影,“此人不可久留”说着便拿起弓箭,朝穆青阳射去,连放五箭,箭箭都中,穆青阳倒地身亡。李渐荣唤着青阳,猛地从梦中惊醒,又感觉锁骨处传来阵阵热流。她摸着凤坠,回想上次从山贼手中脱险的事,原来是海马凤坠救了自己,而今天的这个梦就是青阳的死的答案。好像只要自己有极其迫切的需要,凤坠就会产生作用。李渐荣去取回了龙坠,利用龙坠知道了穆青阳死后身上的龙坠被一个士兵捡到,发生战乱,李晔的人抓了士兵,看到了龙坠,拿它献给了李晔,龙的饰物本该天子才有资格佩戴。李渐荣知自己错怪了李晔,向李晔坦诚了一切,李晔此时已是绝望透了,不再理会李渐荣,自顾自作诗。李渐荣知他日李晔也曾真心待自己,只是造化弄人,如今他的王朝不保,性命堪忧。李渐荣心想无论如何也要救李晔,仅凭自己当然不行,但现在有了海马龙凤坠。不久,朱温派人来杀李晔,李昭仪为护皇上,一同被杀,时昭宗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

几天后,海外的岛岸边,李晔乘着海马龙,李渐荣骑着海马凤,上了岸后,那一对海马龙凤便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从海马龙凤口中得知,原来穆乘霄当年离开之时将身上的九成异能灵力注入海马龙凤坠之中,只要海马龙凤坠感知巨大的念力作用,就会助人心想事成,如愿以偿。于是在危难之际李渐荣同李晔一起发念,终得救逃到海边,又有海马龙凤前来相助。在此之前,李晔早已抱必死之心。李渐荣为了让李晔重新活下去,用付出感动了李晔,两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抛诸脑后,看淡了世间一切,没有王朝战争,宫廷恶斗。隐于桃花源之中,与世隔绝、远离战争。两人把海马龙凤坠扔进海中,沉于海底,愿世间有和平之日,没有纷纷扰扰,没有动荡不安,百姓能安居乐业,友好相处,盛世安好,祥和宁静,其乐融融。有人说这个美好的愿望数百千年后实现了,又有人说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几千年后的今天,一个西班牙人带着自己的中国妻子和一对龙凤胎的儿女在海边玩,两个孩子在玩沙子的时候捡到了两只玉坠,一只海马龙,一只海马凤。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早已战争不再,东西方的来往也日益密切,几千年前海马龙凤渡来了西方人,造就一段乱世的情缘,也许早已预示着东西方的融合乃至整个世界的日臻完善!

乱世的小故事(10):

  1.张铁匠

  民国年间,清河城里有家马记豆腐坊,马掌柜夫妇年过五旬,膝下只有一女梅花,因整日帮父母打理店里的生意,又出落得俊俏水灵,人称豆腐西施。

  这天上午,梅花正在街边整理摊位,街上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她伸头一看,只见一个黑衣汉子伏在马背上疾驰而来,转眼就到了身边。她还没来得及躲闪,就被黑衣汉子伸手拦腰抱起,横放在马背上绝尘而去。

  这个变故太突然了,马掌柜夫妇听见梅花惊叫,等从店里跑出来,她已不见了踪影。梅花母亲当场就晕倒了,马掌柜倒还镇定,忙问街坊们看清是谁掳走她没有。一个街坊迟疑了一下说:我看背影像张铁匠。什么,是张铁匠?马掌柜闻言腿一软,一下瘫坐在地上,用手捶着地说,这下完了,前段日子他让媒人来提亲,我给回绝了,现在梅花落他手里,还有什么好啊!

  提起张铁匠,街坊们其实都熟悉:前年他还在马记豆腐坊旁边的铺子里打铁,只因他父亲爱赌博,借下高利贷还不上,被债主逼死了,他一气之下去邻县交界的二龙山落了草,据说现在手里有百十号人,几十条枪,在邻县劫富济贫,从不骚扰清河百姓。从马掌柜的话来看,街坊们觉得张铁匠掳走梅花是抢亲,于是就有人提议去报警,这事警察得管。但也有人反对,说警察局那些人,根本不是张铁匠的对手,事闹大了反而对梅花名声不好。

  马掌柜正和街坊们商议怎么向张铁匠要人呢,忽听街上马蹄声又起,众人来到街上一看,只见张铁匠把梅花又送了回来。见到马掌柜夫妇,他咧嘴一笑说:梅花是我的人了,明天我来下聘礼。说完拨转马头,大笑而去。

  闻听张铁匠此言,又见梅花衣衫不整,头上还有草屑,众街坊都明白是怎么回事,纷纷叹息离开。梅花进屋后,扑在床上就哭,马掌柜夫妇关了店门,陪在她身边一同流泪。哭了一会,梅花抹了抹眼泪,咬牙恨声说要告张铁匠。

  第二天上午,张铁匠一身新衣,带着三个随从和聘礼来到马记豆腐坊,先按当地的规矩放了一大挂鞭炮,给过往行人和街坊发喜烟喜糖,然后整了整衣帽,走进豆腐坊。豆腐坊里只有梅花,铁青着脸坐在那里,张铁匠正要询问她父母,身后突然冒出几个警察,一下把他扑倒在地,下了他的枪,绑了起来。张铁匠的三个随从见状,丢下礼物拔出枪,正要与警察开打,却被张铁匠喝住了,他盯住问梅花:是你报的警?

  你毁了我!梅花的眼泪又流出来,做坏事就要接受惩罚!

  我们青梅竹马,你知道我喜欢你的。张铁匠还不死心。可我不喜欢你,我喜欢的是张逸尘。梅花几乎吼了起来。

  张铁匠的目光黯淡下来,想再对梅花说什么,喉头蠕动了几下,最终没说出来,转而对那三个随从说:你们回去吧,告诉二当家,梅花告我,我认了。若其他人想趁火打劫,让他带人平了清河城!

  2.何胖子

  张铁匠虽然被抓了,但警察局长何胖子却没处置他。昨天梅花去报案时,何胖子不在,接警的警察不知道张铁匠,就按梅花支的招今天抓了他。把张铁匠押到警察局后,何胖子回来了,抓张铁匠的警察就向他汇报了这个消息。何胖子听后不禁愣住了,脸也一下黑了,愣过之后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恨恨地骂了一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在踱到脸上露出丝阴笑后,他去给张铁匠松了绑,还一个劲地赔不是,说手下不知天高地厚,瞎了眼,让抓张铁匠的警察大跌眼镜。

  何胖子是清河人,当警察局长多年,张铁匠知道他老奸巨猾,所以并不领情,揉了揉被捆绑得麻木的肩膀,斜眼反问他有何居心。何胖子皮笑肉不笑地说: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能随便抓人。

  出了警察局,张铁匠没回二龙山,而是径直又去了马记豆腐坊。见刚抓走一顿饭工夫的张铁匠又出现在眼前,马掌柜吓得浑身直抖,连话也说不出了。张铁匠对一脸愕然的梅花说:梅花,我是真心喜欢你,可却用错了方法,伤害了你。我没脸再见你了,不过以后无论你有什么难处,只要去找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辞!

  张铁匠说完转身走了。梅花发了一会呆后,忽然发疯般的抓起一把菜刀,一路狂奔至警察局,找到何胖子,把刀啪的一声拍在他办公桌上,愤怒地质问他凭什么放张铁匠,是害怕报复还是收钱了。

  何胖子像是早料到梅花会来,他点了一支烟,慢条斯理地说张铁匠与她打小一起长大,张铁匠喜欢她众所周知,还去她家提过亲,昨天虽然掳走过她,可又送回来了。她说张铁匠强行占有了她,却没有证人证据。没有证人证据,案子就坐不实,最后还是要放人。

  梅花昨天被张铁匠掳到城外一个山洞里,附近没有人,报案前她又嫌恶地洗了澡。何胖子如此一说,她的愤怒顿时像气球被人扎了一针,一下瘪了,她有些绝望地说:张铁匠是土匪,难道就这样让他逍遥法外?

  张铁匠是土匪不假,可从没在清河犯过案,我怎么抓他?何胖子摇了摇头,无奈地说,就你这件事而言,仅凭你的一面之词,他不承认,就拿他没办法。当然,只要有证人证据,还可以再抓他。说到这里,何胖子话题一转,半是安慰,半是惋惜地又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够糟心的了,偏偏你喜欢的张逸尘也不让人省心。

  张逸尘怎么不让人省心了?像张铁匠喜欢梅花一样,梅花喜欢张逸尘在清河也是路人皆知,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他一个老师,除了教书看书,还能干什么。

  我知道他留过日,喝过洋墨水,回国后没关系留南京,才来清河教书的。按说教书也挺好,清闲,受人尊敬,可他最近很反常,总去邻县。何胖子说着说着脸就严肃起来,现在日本和中国开战了,邻县又被日本兵占领了,他一留日书生,没事总去敌占区干什么?

  3.张逸尘

  何胖子话里有话,梅花的心一下慌了,顾不上再给自己讨说法,急忙去找张逸尘,把何胖子的话告诉了他,问他是不是真的。中日开战后,张逸尘明显感觉同事们对他疏远多了,听梅花的意思是警察怀疑上他了,他一下紧张起来,忙说他去邻县是见小云。

乱世的小故事(11):

崇祯末年,吴三桂带着清兵入关,南下攻打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一时间,战乱四起,难民如同潮水般从北方向南方涌来。归州县的南北要道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难民,这些难民没钱买吃的,只好乞讨度日,大户人家门前经常人满为患。可奇怪的是,没有一个难民敢到豪绅文绍桂家门前乞讨。

凡事总有例外,这天,文绍桂打开家门,发现门前稻草堆上,一个二十多岁的乞丐正躺着呼呼大睡。文绍桂走近踢了乞丐一脚,说:“快滚!”谁知那乞丐理也不理,翻了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来。

文绍桂好不气恼,转身回到院子里,拉出一条大狗。这大狗名叫“旺财”,有藏獒的血统,身长三尺、高及人腰、膘肥体壮、吐舌龇牙,好似吃人的恶魔。原来,难民不敢到文绍桂家门前乞讨,就是因为这条恶狗。俗话说“狗眼看人低,咬穷不欺富”,旺财至少咬了二十多个乞丐,轻则破皮,重则折骨。这乱世里县官都跑了,哪还有人处理这些事情。于是乞丐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文绍桂家有条恶狗,再也没人敢到他家门前乞讨。

文绍桂把旺财拉到门口,奇怪的是,这回旺财没有和以往一样,冲出去咬那乞丐,反而抽抽鼻子,将尾巴夹了起来,怎么也不迈步了。

见旺财不肯出门,文绍桂只好抓着它脖子上的项圈,使劲往外拉。没想到,旺财居然和文绍桂较上了劲,死活不愿出院子。文绍桂来气了,硬把旺财拽出院子,一直拽到乞丐面前。让文绍桂目瞪口呆的是,旺财见到乞丐,竟然伏下身子,两只爪子趴在乞丐面前,脑袋贴在爪子上,浑身瑟瑟发抖。

“这狗怎么了?”文绍桂莫名其妙,隐隐觉得其中一定有什么玄机。旺财是一个朋友送给文绍桂的,朋友说,旺财非常机灵,能识别人的身份。当时文绍桂不相信,就换上仆人的粗布衣服,再让仆人穿上自己的华服,来到旺财面前。旺财果然厉害,对着仆人狂吠不止,却把头往文绍桂身上蹭,讨好他,文绍桂这才信了。后来又试了几次,次次灵验。

旺财识人从没出过差错,可现在它竟然趴在一个乞丐面前,吓得瑟瑟发抖……难道,面前这人不是真正的乞丐?文绍桂突然想起,前不久自己和乡绅们聚会,听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许多皇族南下逃命,沦落到民间。难道眼前这人真的大有来头不成?

想到这里,文绍桂又把面前这个乞丐细细打量了一遍,只见他手指修长,皮肤白净,一看就不是劳作苦力之人。再看看旺财的姿势,两只前爪趴地,头伏在爪上,不正是低头跪拜的姿势吗?难道眼前这人,竟是大明的皇室后裔、凤子龙孙?

文绍桂想到此,忙把乞丐叫醒:“快醒醒,跟我到屋里暖和一下。”

乞丐揉揉眼睛,看了一眼文绍桂,张口道:“算了,我还是走吧。”文绍桂听乞丐说的一口纯正京腔,不由对自己的判断又多了几分把握。

“这兵荒马乱的,你能去哪?就留在我家里吧。”文绍桂再三挽留,把乞丐拉进家里,又让仆人拿来好酒好肉侍候。面对满桌饭菜,乞丐也就不客气了。文绍桂在一旁细细观察乞丐的吃相,只见他举止斯文,怎么看怎么像是贵人出身。吃过饭,文绍桂就旁敲侧击地问道:“请问先生贵姓,在哪里高就?”

乞丐犹豫了一下,说:“我名叫卫巍,是河北沧州人氏,一向在家种地,只因连年战乱,无以为生,只好南下流浪,苟活于人世。”

文绍桂听卫巍用词文雅,不由暗暗点头,又见他沉思了半天,才说出这番话来,就知道他说的是假话。是啊,现在兵荒马乱的,如果暴露了身份,说不定立刻会惹祸上身。文绍桂暗地思量:眼下局势复杂,很难看清胜负,大明虽然日渐衰落,到底有三百年根基,自己若留下这人,一旦大明重夺江山,自己就是大大的功臣……

于是文绍桂就将卫巍留在家里,天天好酒好饭款待。这天,卫巍被文绍桂灌醉了,文绍桂趁他迷迷糊糊时,在他耳边再次细问他的身份。只听卫巍醉言醉语地说:“我、我是朱三太子……”话音未落,就醉倒在地。

文绍桂听后暗自窃喜,不由得又有了另外的打算。原来他年近五十,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取名文凤英。年初,县太爷的儿子看中了文凤英,派媒婆上门说亲,文绍桂慨然应允,已经收下聘礼,只是尚未过门。不料上个月,县太爷听说清兵南下,吓得丢下县衙,全家仓皇逃走,至今没有消息。

文绍桂暗想,与其将女儿许配县令之子,不如抓住眼前的机会,攀上皇亲。到时就算县太爷回来了,自己是皇亲国戚,他拿自己也无可奈何。

打好算盘,文绍桂就找到女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文凤英一听,父亲竟然悔婚,还要把自己嫁给一个乞丐,顿时哭了起来,怎么也不肯答应。文绍桂见状,心生一计,对女儿说:“唉,凤英,我给你说实话吧,你那未婚夫全家早在半个月前就被强盗所杀,我把他的尸首找到,埋了。一直没敢告诉你,是怕你伤心。现在正值乱世,给你找个丈夫,也是怕我和你妈出了什么意外,好歹还有个男人保护你啊!”

文凤英听了这番话,哭了半天,最后只得答应下来。文绍桂怕中途变卦,就趁热打铁给卫巍和女儿举办了婚礼,让两人入了洞房。

文凤英和卫巍成亲后,也算恩爱,不过,文凤英一直耿耿于怀,怪父亲把自己下嫁给一个乞丐。文绍桂就悄悄对女儿说:“你知道什么,卫巍的真实身份是堂堂的朱三太子。只不过现在是乱世,你若问他,他肯定不会承认。”说着还把旺财的举动告诉了女儿。文凤英也知道旺财有识人的本事,只好相信了父亲的话。

事情常常出乎人的意料,文绍桂一心指望大明重整江山,不料清兵所向披靡,不久就攻到了归州县。一夜之间,大明的归州县变成了大清的归州县。文绍桂本想混个皇族当当,没想到现在卫巍却成了累赘,只好打落门牙带血吞。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年多,天下渐渐太平,县令的儿子柳青浩回来了,找上门来说他要娶文凤英。文绍桂只好告诉对方,说以为他死了,已把女儿许配他人。

柳青浩无言以对,不过,他对文凤英还不死心,就花钱买通了一个家丁。家丁暗通消息,终于把文凤英约了出来。见到了曾经的未婚夫,文凤英才知道父亲骗了自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她把父亲的想法和盘托出,将卫巍的身份也说了出来。柳青浩让文凤英跟自己私奔,文凤英却哭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事已至此,只好跟卫巍过一辈子了。”

柳青浩听了,心里愤愤不平。按那时的礼法,文凤英本是柳青浩未过门的妻子,平白无故被戴上了一顶绿帽子,柳青浩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突然,他想到:文凤英不是说卫巍是朱三太子吗?现在顺治帝虽大赦天下,可对大明皇室一定不会放过的。想到这里,柳青浩恶向胆边生,直奔归州县衙,向县令告了一状。县令一听竟有此事,不由大惊,立刻派人把卫巍和文绍桂缉拿到县衙。

听说卫巍是朱三太子的事泄了密,文绍桂不禁仰天长叹:“天要灭我啊!”不料一旁的卫巍却叫道:“冤枉呀冤枉!草民只不过是朱三太子的厨子。李自成入京后,我随着朱三太子逃离京城,没想到中途失散了,独自流落到归州县。”

县令就问:“那你说说,为什么文家的旺财不咬你?”

卫巍苦笑道:“其实,小的只是个狗屠夫,世代以杀狗为业,做得上好的狗肉宴,到我这里已是第十代。朱三太子嗜狗肉如命,就把我招入府中,做了他的专职厨子。进府后我很少做体力活,所以养得细皮嫩肉,也见过一些大场面。这次流落到归州县,饥饿难耐,听说文家的狗喜欢咬人,就想骗来杀了吃。没想到那狗果然聪明,识得我是杀狗的,就趴在地上求饶,却被我岳父误会了。”

听到这里,县令还有些不信,就让人从后院牵来一条恶犬。果然,那恶犬见了卫巍,就像抽了筋骨一般,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一下。这下,县令算是彻底相信了,于是将卫巍当场释放。

文绍桂保住了一条性命,心中暗叫一声“侥幸”。不过,他靠狗选了个屠夫女婿的事也就此传了出去。大家都笑着说:“文绍桂才真正长了一双狗眼。”

乱世的小故事(12):

  唐德宗新登龙椅,此前几次作乱都被打得焦头烂额的吐蕃王朝又蠢蠢欲动,拉上南诏杀向四川。军情紧急,身为右神策军都将的李晟主动请缨,率军千里奔袭赶去救援。
  李晟出身武将之家,小小年纪就练就了百步穿杨的骑射箭术,刚满十八岁便效力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麾下,屡立奇功。特别是在和吐蕃人的交战中,唐军在鄯城遭遇号称吐蕃第一悍将的悉达藏,数次受挫,李晟纵马出阵,在百丈远处取弓,无比神准地洞穿了悉达藏的心口。王忠嗣大加赞赏,拍着他的肩连称万人敌。
  这日清晨,李晟率领的大军刚抵达于赤岭,突然听到山坳里响起了女人的呼救声。
  李晟当即扬鞭策马,带上几个侍卫循声冲去,只见数十教徒端坐在地,正对着高大祭坛念念有词。浓香缭绕的祭台之上,捆绑着一个素衣女子。一个手托骷髅法器的中年男子走上前,不知咕哝了句什么,两个壮汉便蹿上祭台,对准女子恶狠狠地举起了尖刀!危急当口,李晟迅疾搭弓射箭,射翻了那个持刀壮汉。
  中年男子登时恼羞成怒,将冒着青烟的法器抛来。李晟挥剑击打,忽觉脑中眩晕,差点摔落马下。素衣女子见状,大喊道:快捂住口鼻,烟里有毒。小心,树上也有人!
  一时间,双方短兵相接,厮杀成一团。李晟挑翻两个教徒,中年男子见状不妙,立刻仓皇逃走。
  李晟猛踩马镫飞身跃向祭台,将素衣女子解救下来。女子站立不稳,倒入李晟怀中,李晟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女子生得十分美艳动人。女子说,她叫高洪,陇山人氏。那个手持法器的中年男子就是吐蕃苯教的大巫师迦本。昨日她途经于赤岭,不幸落入迦本之手,被他选作了祭品。
  李晟听说过迦本,据传此人法力无边,能以人的天灵盖为法器役使于赤岭上的万千山魈精怪。他疑惑地说:高姑娘,陇山距此地少说也有千里之遥,你一个弱女子独自来这儿干什么?怕不是吐蕃人的细作吧?
  大人,冤枉啊!高洪眼圈泛红,哇地哭成泪人儿,小女子是被强掳到此地做营妓的。几天前,我趁守卫不备,偷偷逃了出来。谁想,刚出狼窝又进虎穴。
  李晟的心软了下来:哪个逼良为娼的混蛋,到底是谁?
  高洪支支吾吾道:是大人,小女子真不认识他。
  既然不肯说,当有难言之隐。念及山高路远,强匪出没,李晟就劝高洪留在身边,等完成军务再送她回家。高洪犹豫半晌,点头应了。
  两日后,李晟所率大军与剑南西川节度使的张延赏部会合。稍作休整,唐军夜突大渡河,直杀得吐蕃和南诏联军一败涂地,短短数月便将来犯之敌统统赶回了老家。
  不等大摆筵席犒赏三军,一道十万火急的军令又传到了营帐之中长安兵变,太尉朱泚造反,自称大秦皇帝。唐德宗仓皇出逃,生死难料!
  接此消息,李晟心急如焚,火速集合队伍开赴长安平叛救驾。可没走出多远,有百余快骑忽抄近道杀出,抢占隘口堵死了去路。率队的居然是张延赏。张延赏原名张宝符,曾是先帝唐玄宗格外倚重的大红人。两下对阵,张延赏冷声叱骂道:李将军,我一直很敬重你,没想到,你竟是偷香窃玉之徒!你为何要抢我的女人?
  李晟一时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不由愣住了。这时,藏身马车的高洪挑开纱帘,泪眼汪汪地说:多谢将军的搭救之恩。今生能服侍将军几日,洪儿也算是三生有幸,死而无憾。军情要紧,你快走吧。
  敢情,张延赏就是逼迫高洪为营妓的恶徒!李晟怒不可遏,可眼下军情告急,两位将军若为一个女人斗起来,岂不叫天下人笑掉大牙?李晟只能以大局为重,忍痛割爱留下了相伴数月的高洪。临行,他附在高洪耳边,咬牙道:洪儿,等着我,我定会回来救你!
  转眼大半年过去。这期间,李晟联合各地节度使浴血杀敌,总算保住了李唐江山。天下渐安,唐德宗准备封赏各路有功之臣。令李晟万万没想到的是,德宗竟要封张延赏为宰相!得知拜相诏令即将发出,李晟气冲冲闯进大殿,愤愤劝谏,硬是搅黄了圣上的封赏。退朝后他刚踏进府门,张延赏就到了。
  张延赏说:我这次来,是想送你一件大礼。接着,他招招手,一顶轿子被抬进了李府。轿帘挑起,妩媚俏丽的高洪走了出来。
  洪儿,你还好吗?李晟不觉失态,几步冲上前问道。哪承想,高洪扬手抽了李晟一记耳光,紧接着掏出一柄剪刀,刺向心口。
  李晟紧忙阻拦:洪儿,你这是为何?
  放开我,你让我去死吧。高洪趴在李晟的肩头,放声大哭。哭了一阵子,李晟的脸色越来越冷,猛地推开她下了逐客令:张大人,你的大礼李某无福消受,还是带回去吧。送客!
  张延赏碰了一鼻子灰,抬上高洪悻悻而归。瞥着他的背影,李晟暗暗发狠:老狐狸,想用美色拉拢我,我不吃你那一套,咱走着瞧!
  没有人知道,当李晟抱住高洪时,高洪低声哭诉说,在被送来前,张延赏抓了她的母亲。如果她不听从张延赏的安排,劝李晟少作梗,他就杀了她母亲。可她宁愿死,也不愿辜负李晟。李晟听得心痛,悄声叮嘱道:今夜子时,我会去救你们脱离苦海!
  当晚,李晟穿上夜行衣,带领七八个侍卫直奔张府。翻墙入院,眼瞅就将靠近高洪的卧房,暗影里突然蹿出一只凶恶大獒,吠叫扑来。护院家丁被惊醒,顷刻间,双方杀乱了套
  营救失手,还给张延赏留下两个活口把柄,顿时让李晟英雄气短三分。次日早朝,圣上又提起拜张延赏为相、协理朝政的事。这次,李晟强憋着一肚子火,再没吭声。当然,李晟也加官进爵,不过都是虚衔,实权全被剥夺。明摆着,泾卒之变让唐德宗长了记性:功高盖主,遗患无穷。对于君猜臣忌的迹象,敌人的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这年初夏,吐蕃的专使到了,请求摒弃前嫌,缔结万世之好。
  对吐蕃的举动,李晟极力反对,张延赏则力求和解,德宗也厌倦了打打杀杀,既然人家主动求和,还提出年年朝贡,那朕就准了,并命张延赏全力筹备会盟之事。经商议,双方定在沙州举行会盟仪式。约定的日期一到,张延赏带领近百大臣乐颠颠地赶往沙州。
  瞅着他的得意状,李晟重重叹口气,闷头去了酒楼。三杯下肚,一个面罩薄纱的女子坐在了对面,正是高洪。李晟急问:洪儿,你怎么来了?
  高洪给李晟斟满酒,转了话题:听闻大将军是一箭成名,能跟洪儿说说那时的事吗?
  18年前,李晟于乱军之中射杀吐蕃第一悍将悉达藏,确被传得天下皆知。但如今,连遭排挤,还有何颜面提当年勇?
  见李晟苦笑摇头,高洪端起酒杯,莞尔一笑:将军还记得在于赤岭上遇到的迦本大巫师吗?他使用的天灵盖法器能惑人心智,害命如割草。这杯酒,我们还是敬给张大人吧。
  酒水洒地,一种不祥的预兆倏地升上李晟的心头。片刻之后,随从送来一个天大的噩耗:沙州缔约,歃血盟誓,就在双方推杯换盏的当儿,吐蕃铁骑骤然杀出。张延赏带去的近百大唐官吏和上千士兵却如中了邪,任由宰割。
  显然,是迦本的法器在作祟!李晟大惊,当即拔剑抵住了高洪: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吐蕃鄯城人,悉达藏是我们全城百姓的守护神。那年,我还不满三岁,你杀了悉达藏,又攻入鄯城杀光了所有的男人,抢走了牛羊和女人。若非母亲舍命救我,我早就死在你们的刀剑下。我要报仇!
  李晟不觉恍然:当年,得知他驰援四川,名义上是营妓、实为细作的高洪溜出张延赏的军营,与苯教大巫师迦本在于赤岭上演了一场女祭大戏。战事结束,李晟要带她走,是她故意将消息透漏给了张延赏,意在激化两人的矛盾。要知道,两人可是唐德宗的左膀右臂,哪一条废了,大唐都将元气大伤。完全能想见,那夜的营救计划也被她一字不漏地告诉了张延赏。将相不和、朝廷内讧的消息,同样是她传回吐蕃的。
  你太阴险了,我这就送你去见你的大巫师!李晟剑尖一挺,噗地没入了高洪的心口。
  谁知,高洪居然笑了:将军,谢谢你成全了我。能死在我爱的人剑下,洪儿知足了。
  高洪是故意激我,让我杀了她!念及此,李晟手腕一抖,长剑落到地上。
  高洪身体前倾,宛如初次相逢时一般,再次扑进了他的怀里:两国要不打仗,那该有多好。我的母亲姐妹都不会死,洪儿和将军也不会结下仇恨。将军,洪儿的使命已完成,也该走了。
  听着听着,李晟禁不住老泪纵横,悲声大叫:洪儿
  沙州中计,侥幸逃回的不足10人,其中包括宰相张延赏。张延赏失魂落魄返回京城,便一病不起,不久后便一命呜呼了。
  德宗悔恨交加,又重用李晟等骁勇老将,可对吐蕃的侵犯依旧只有招架之功。经此一劫,大唐损失惨重,势同累卵,摇摇欲倾

乱世的小故事(13):

  民国年间,某省修铁路,到了阳平县,出了事。阳平老百姓认为这玩意坏了当地的风水,上千人趁夜将十几里铁轨掀了个底朝天。
  这下事闹大了,省府的马督军大怒,将阳平县长革职锁拿后,准备派人处理此事。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众人推来让去,最后落到个叫刘二利的小官头上。
  刘二利硬着头皮接了差,到阳平县跑了几天,蔫了:这事牵扯太广,老百姓几乎家家有干连,要报上去,保不齐马督军派大兵来挨户搜拿,到那时,一场腥风血雨是免不了的了。没办法,他只好假装下乡搜集证据,尽量把这事拖着。
  这天,他又一个人下乡,走得正渴,就瞧见前方黄土坡三岔口有个老人家摆着茶摊。喝完茶,他要付钱,摊主却一摆手:我在这儿摆摊多年,不为挣钱,只图让路人有个解渴的地方,好积点阴德。
  刘二利听罢,思忖半晌,向摊主一躬到底:老人家有古侠之风,要不,您就救救全县的百姓吧。他是想让老人出头,承认扒铁路的事是他煽惑组织的。让他到省城顶罪,马督军见拿了罪魁,或许会网开一面,饶了其他人。
  摊主略一思索,竟点了头:我罪孽深重,才在此摆摊赎罪。这样的好事,我焉能不干。不过马督军脾气暴躁,这事又正在他气头上,要是我有个三长两短,我那孤老婆子在这世上可就无依无靠了。除非你认她做干娘,我才放心。
  刘二利干脆地道:我自幼父母双亡,这干娘就是我亲娘!
  两人翻过一架山,下了一道沟,来到一孔窖洞前。摊主说:我先领你去认干娘,但我顶罪的事,可千万别让她知道。
  窖内,一个四十来岁的胖女人正在做饭,摊主把刘二利介绍给她:这是我刚认的干儿子,是个好后生。认过干亲后,三人一起吃饭,听刘二利说当地人阻挡火车的事,干娘说:这好办,百姓不是怕铁路坏了风水吗,咱就找些和尚道士来禳补呗。
  刘二利听罢,连连称妙。
  几天后,摊主被送到省城后,不久就被枪毙了。紧接着,刘二利从附近寺庙请了班和尚到铁路工地上作法。见和尚们在铁道上干得热火朝天,老百姓放了心:有和尚在,那些地下被扰了安宁的鬼神就找不到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头上了。
  铁路顺利开工,去了马督军一块心病,他一高兴,认为刘二利有功,就委任他当了阳平县长,干娘也跟着沾了光。
  谁知干娘被接到县府不久,知道了丈夫的事,悲痛过后,认为刘二利的官是她男人用命换来的,变得非常跋扈。
  这天,干娘赶了挂驴车到仓库前,让库管打开仓,装了一车银子,说要去省城逛逛。这下库管急了,赶紧来报信。县政府正开会,刘二利一听,会也不开了,忙让县警队长带人去追。队长半道截住驴车,却被干娘指鼻骂道:县长是我儿,他都不敢把我怎么地,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拦老娘?
  正骂着,刘二利骑马赶到。他鞭梢一指:把劫银的盗贼给我拿下!见县长发了话,众人才小心上前将干娘捆了。
  回到县府,干娘干脆撒起了泼,对刘二利大骂不止。刘二利一拍桌:疑犯辱骂长官,先打二十板子!见动了真格的,干娘这才傻了,急忙求饶:二利,为娘知错了,再不敢了,饶了这遭吧。刘二利不为所动:行刑!
  夜深了,干娘正趴床上呻吟,只听门轴轻响,刘二利满眼含泪进了屋:干娘!原来,刘二利虽是县长,但他是个没根基的外来户,本地的坐地虎地头蛇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对他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我行我素。
  见刘二利干着急没法子,干娘说:当官得有三种精神,一要有牛马精神,就是吃苦耐劳,这你都做到了。二要有土匪精神,就是六亲不认。这次打干娘板子的苦肉计,展示的就是土匪精神。这一来,那些坐地虎们见刘二利连干娘都敢打,还是别把他逼急了,于是收敛了不少。
  干娘伤好后,主动提出去枣林沟种枣,以便跟刘二利拉开距离,省得两人常见面,不小心露了破绽。当然,对外就说是被刘二利这个有娘生没娘养的给踢贬出门了。
  刘二利的局面渐渐打开了。可一转脸,又遇到了硬茬子。
  县府门前有条百年老街,地势低洼。天一热。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常引起瘟疫。刘二利有心拆迁改造,可街首头一家,是马督军的一个远房表亲。刘二利几次上门,都被人家不软不硬地轰了出来。
  刘二利一筹莫展,到枣园散心。干娘听说了,给他塞了把枣子:这事啊,只能以毒攻毒,他不是仗着马督军吗,咱就抬出马督军来治他。
  第二天,刘二利就向马督军打了报告,说县门街改造,因为马督军的父亲马公甫老先生当年在街上住过,所以准备把街名改为公甫街,特请马督军提个街名,好立碑纪念。马督军乐了,二话不说,大笔一挥提了公甫街三个大字。
  接到字后,刘二利把它裱进镜框,敲锣打鼓在街上走了一回,那家远房表亲就坐不住了:再扛着不搬当钉子户,就是跟马督军过不去啊。他这一搬,其他观望的,只好也搬了。一条街终于被冲开了。
  街道改建完工那天,马督军派秘书来为路碑揭了彩。秘书说,督军对刘二利很欣赏,似乎有给他升官之意。干娘得知后,却皱起了眉头:二利啊,官道可不好走,啥时你觉得最近一段顺利得不得了,那就要小心了。
  果然没多久,秘书给他打来电话,说下月初六是督军生日,务必请他上心。刘二利一听,这是明摆着索贿啊。他一急,找干娘商议,干娘咂咂嘴:说吧,你现在有多少钱?刘二利暗暗一算:只够买件黑羔皮坎肩的。干娘一拍手:行啦,是死是活看它啦!
  隔天,刘二利把一件黑羔皮坎肩打进包裹,包外还扎着红绸,绸上写着:阳平县长刘二利敬奉马督军寿礼黑羔皮坎肩一件,望笑纳。包裹通过邮局一路寄到了督军府,轰动了省城。
  马督军这阵子正到处开会讲清廉,恰在此时有人给他公开行贿,这不自己打自己脸吗?一怒之下,下令将这个不开眼的刘二利撒职,永不录用。
  干娘得知后,大喜:二利,这是最好的结果,是救了你啊。马督军见你拆了百年老街,以为你从中吃饱搂足了,才向你索贿的。你给吧,没有;不给吧,他认为你跟他不一条心,会暗中找茬治你。但他见了坎肩,知道你懂官场上的路数,却又真的没钱。你把这事主动闹大,他也就不好下黑手了,只能公开处理你。下重手吧,从你身上也刮不出多少油,要是吓得那些不知内情的人不敢再向他行贿了,那就得不偿失;轻易放过吧,又与他到处宣扬的清正廉明不符,所以不轻不重,正好免了你的职。你呀,这县长做到头了,就别挡人家的财路了。这就是当官的第三种,要有妓女精神,要知道怎么应付,时时想着自个儿的退路。
  刘二利一咧嘴:可是干娘,您又要跟我受苦了。干娘拿过个匣子,抽开,里面全是银元:二利你看,这是我营务这枣园的收益。刘二利眼直了,他这才得知,县长干娘办的枣园,底下官吏财主谁敢不凑热闹?虽然县长打了干娘的板子,但说不定啥时人家娘俩又和好了。于是,当地的官吏财主们争先恐后挤到枣园买枣,好先拉个近乎,混个脸熟。市面上好枣一文钱一个,干娘枣园的烂枣十五文一个,还抢不到手哩。
  干娘收拾行李道:二利,咱还是赶紧走吧。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那些官吏财主见投资打了水漂,翻脸踩起你来,可狠着呢。刘二利嗯了声:往哪儿去呢?干娘一叹:就去那个黄土坡三岔口摆免费茶摊。二利啊,你做了这阵子官,敢说没犯过错吗。咱们正好去那儿积积阴德,赎赎罪。
  黄土坡三岔口,茶摊支了起来。这天,来了个官吏打扮的年轻人,刘二利一眼认出他就是马督军的那个秘书。秘书自称是阳平县长,端起茶碗,就诉起了苦。
  最近,县境内埋电线竿拉电线,老百姓不乐意了:那电线竿一排排立在山脊上,就像针扎在了龙脉上。龙王爷被扎得动弹不了,怎么行云布雨?于是一夜间,大伙儿把电线竿全刨出来,架火烧了。马督军大怒,责令县长拿人。
  刘二利听话听音:你是想让我去顶这个罪?县长一竖大拇指:大爷高明。你摆这茶摊就有济民之心,这是顺了您的愿啊。
  大爷?刘二利蒙了,一摸下巴,满是花白胡须,一摸额头,深沟般的皱纹里全是黄尘。他这才醒悟:岔口风大沙多太阳烈,这苦日子几年下来,可不就把他摧成了个老人模样,秘书也不认识他了。
  县长见他迟疑,忙又说:听说以前在这儿摆摊的老者,就是被前任刘县长说动了。唉,看来我不如刘县长有福啊。
  刘二利凄然一笑,当年干爹一口就应了下来,自个儿现在却思前想后,可见自己不如干爹啊。
  他定了定神,一开口,却鬼使神差道:行!不过我有个干娘,要是我出了事,她老人家没人照应,你必须认她为奶奶,给她养老送终才行。县长满口答应:她就是我亲奶奶。
  两人爬过山头,下了山沟来到窖洞前。刘二利说:你在外等着,我先进去给俺娘说说。
  进了窖,刘二利叫了声娘,把事一说,干娘勉强支起身,拉过他的手,把一个戒指戴在了他的指上:孩子,你做得对。别怕,这戒指能保佑你逢凶化吉。
  刘二利一看,戒指挺漂亮,是黄金镶猫眼,上面还镌着两个字:十八。他出了门,把县长叫进屋。县长一抬眼,吓了一跳:哎哟,这奶奶,已去世多时了。
  刘二利大惊,细看,果然干娘安祥地笑着,躺在床上,已没了气息。再摸她的手,已冰凉了,看来断气至少半个时辰了。他急了:这戒指,分明是她老人家刚才给我戴上的,娘啊!
  葬了干娘,刘二利被送到省城。马督军听说拿了祸首,亲自审讯。刘二利一上堂,马督军愣了:你手上的戒指从何而来?刘二利不敢隐瞒,忙细说了,马督军抚戒痛哭道:老十八啊,你这是何苦呢。
  马督军妻妾成群,子女众多。每个子女都有枚黄金戒指,上面还刻着数字,表示排行。干娘是马督军的第十八个女孩。她生来聪颖,深受督军宠爱。后来马督军准备把她许配给省主席的侄子,好结一门政治姻亲。可她与督府的李副官一见钟情,两人私奔逃了婚。
  老十八离家后,见马督军横征暴敛,百姓生计艰难,就起了替父赎罪的念头。乱世之中,为求心安,两人就在这穷乡僻壤隐居下来,摆起了免费茶摊。
  刘二利去求李副官时,李副官当时已患了绝症,不过还瞒着老十八而已。李副官想,是自己害得老十八抛弃了锦衣玉食,到这黄土旮旯过起了苦日子。反正自己患了绝症,倒不如死得有意义些,也少受些罪。要是自己死了,老十八没了牵挂,说不定就能回到马督军身边,又能过上好日子了。但他没想到,老十八是宁死也不愿回去的。
  马督军哭罢,冲刘二利低吼:老十八现在哪里,快带我去。
  来到干娘坟前,刘二利愣了。只见坟前跪满了四乡八野的乡亲们,他们知道了干娘的事闻讯赶来,都流了泪:干娘,们再也不烧电线竿了。
  马督军被深深震撼了:他贵为督军,煊赫无比,又何曾得到过老百姓这样发自真心的爱戴?这是他寐以求,用权势强抢不来的,这才是官道的真谛啊。他心一酸腿一软,也跪了下来,不由自主也随众人叫了声:娘哎。

上一篇:关于租赁的故事3则
下一篇:包裹的小故事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