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故事3篇


2024-04-27 09:51:15



和珅的故事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篇关于和珅的文章精选,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和珅的故事(1):

PART.1非同寻常的一道菜

  清朝嘉庆年间,和被皇帝赐死后,家产充公,府中的数千奴仆尽被遣散,其中有个叫安三姐的被发落回原籍苏北古黄府。

  这安三姐虽在和府干了八年厨役,但年龄并不大,而且姿容秀丽,称得上是一个大美人。可在偌大的古黄府,就是没有人敢娶她!为啥?当然还是因为和的缘故:当今朝廷正追查和的余党,安三姐虽只是一个厨娘,但毕竟是从和府里走出来的,谁愿招惹一身是非?可偏偏有一个人全然不管不顾,吹吹打打地将安三姐娶进了门。这人是谁?原来是掌管古黄府教育的学官邹正之。

  此事说怪也不怪。邹正之虽是个科班出身的读书人,平时满口之乎者也、子曰诗云,却有一个难以说出口的怪癖:嘴巴馋。古黄周边各地的特色小吃几乎被他吃了个遍,但他仍觉不过瘾,整日念叨着要尝尽天下美食。毫无疑问,邹正之之所以娶安三姐,看中的就是她是和家的厨娘,定然有一手不凡的厨艺!

  可没想到婚后不久,邹正之对安三姐却日渐失望。安三姐很是勤快利索,打新婚第二天起,就围裙一扎下了厨房,灶上灶下忙个不停,可她端上来的饭菜却全是家常便饭,并无特别的样式和滋味。单等着品尝美味的邹正之大失所望,越吃越摇头,口中连呼:等而下之,等而下之!

  半个月后,邹正之终于忍不住了,又拍桌子又撂碟子,冲安三姐大发脾气,抱怨她愧对自己的一片怜香惜玉之心,还说:难道你的夫君不比那该死的和更应该享受美味佳肴?安三姐一愣,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委屈的泪水在眼里直打转:夫君,你你知道我在和府是干什么的吗?

  干什么的?在和府厨房专为和烧菜的!可就凭这淡而无味的饭菜,和能让你在他府里呆八年?邹正之气不打一处来。

  安三姐苦笑道:夫君,你错了。和府的厨房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眼灶两口锅,而是排场大得很呢!光拎饭铲的炒菜厨娘就有上百,下面帮厨的杂役更多,且每个厨娘每天只做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邹正之简直闻所未闻,不由咋舌道:乖乖,人都说一招鲜,吃遍天,可这和却专吃招招鲜!我且问你,你专做哪一道菜?

  安三姐迟疑道:我我嘛,我专做炒猪肉丝。什么,炒猪肉丝?和富可敌国,山珍海味、猴头熊掌都吃不过来,还会吃这平常至极的炒猪肉丝?邹正之嗤之以鼻,倘真如此,你不妨也给我炒这么一盘猪肉丝,让我来品品!

  这时,安三姐已镇静下来,冷笑一声:哼,你以为和府的猪肉丝是好炒的?告诉你,只能用三到五个月的半大猪。为什么?因为稍大的猪肉发硬,稍小的猪肉则发腻。先是将猪关在一间大屋子里,让几个手执竹竿的小厮轮番追打。猪又惊又怕,就会拼命奔跑,直到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屠夫才进来,眼疾手快,一刀从猪背上割下那块耸起的里脊肉,而猪仍活着直哼哼呢。这样,那块里脊肉便集中了猪全身的精华,然后配以八宝大料,在人参高汤里浸半天,一阵武火猛炒后,再用文火略炖上一炖,这样端上桌的猪肉丝又香又脆,味道美不可言!但炒这么一盘猪肉丝,粗算下来少说也得四十两银子,差不多是你一年的俸禄哟!再说了,农家养猪不易,三四个月的半大猪谁舍得卖?你上哪儿买去?

  邹正之听了,不由又是一番目瞪口呆,连叹自己是没这等的口福,他咂着嘴道:猪也是有时寿的,和如此吃法,伤天害理,难怪遭此恶报!娘子,是我错怪你了!说着,又是打躬,又是作揖,方才引得安三姐破涕为笑。

PART.2吃不得的一道菜

  这年冬天,掌管全省教育的学政来到古黄巡视。又适逢冬至,按惯例要在文庙里举行祭祀孔子的大礼,称之为冬祭,届时连知府等大小官吏都要出席,极是隆重的。作为下属,邹正之自然是冬祭的主持人,操办冬祭所需的各种物品。

  冬祭的前一天,管事人买来了一头猪,准备宰杀蒸煮后盛在鼎里用作祭品。由于鼎不大,所以买的那头猪恰是价钱挺咬手的半大猪。邹正之见了,馋虫又被钩出,急命屠夫不要将猪一刀宰了,而是按安三姐所说之法,把那猪赶到侧院里穷追猛打,直到猪趴在地上不动了,才活剥下猪背上的那块里脊肉。然后,邹正之支走了屠夫,做贼似的把那块肉偷回了家,又咬咬牙拿出四十两银子,要安三姐像在和府一样炒一盘猪肉丝来,自己也要享受一回和的口福!

  好话难治冤孽病!安三姐见了,摇摇头,一声苦笑,最终还是接了银子,到集市上买来所需的各种调料,什么广西的桂皮,四川的胡椒,云南的八角等等。从早上直忙到傍晚,安三姐终于将一盘炒猪肉丝端上了桌,邹正之正正衣襟,端坐桌前,小心翼翼地夹了一筷,细细咂摸,啊,果然味道美极!于是,他吃一口肉丝,喝一口酒;喝一口酒,再品一口肉丝,肉香酒洌,不觉酩酊大醉

  邹正之这场好醉,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仍倒在床上打呼噜。此时文庙内,大小官员、还有秀才们上百人正等着他来主持仪式呢。没奈何,气呼呼的知府只得派衙役到邹家来请邹老夫子!

  邹正之被唤醒后,不由大惊失色,跌跌撞撞来到文庙,却是醉意蒙,头昏脑胀,又见省学政和知府都是横眉怒目,心头更慌。进得庙堂,正要上香,邹正之低头瞧见鼎内那头煮熟的祭猪,脊背上被剜之处分外醒目。一抬头正看到孔夫子的塑像,似乎面带愠怒之色,而孔子塑像旁的武弟子子路那剑拔弩张的模样,更是叫他心惊肉跳。邹正之突然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圣人饶命,我不该分您的祭肉,不该学和贪吃炒猪肉丝

  这下,本该虔诚庄严的冬祭砸了锅,省学政怒不可遏,回去后即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很快以对圣人大不敬之罪摘了邹正之的乌纱帽。

  邹正之惭愧得无地自容,可面对旁人的冷嘲热讽,犹自强辩:到底是和有口福,吃了二十年的炒猪肉丝才掉了脑袋。我只吃一回,就丢了官,这道菜平常人真吃不得啊!不过,如此美味,你们连尝也不曾尝过呢!这真是煮熟的鸭子死硬嘴,一时被人传为笑谈。

PART.3发财的一道菜

  自从丢了官没了俸禄,家中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邹正之大为发愁。此时,经过一番大风浪的安三姐却毫不慌张,她掏出自己积攒的私房钱,准备破墙开店。邹正之至此,什么架子也讲不起了,只有同意的份儿。很快,安三姐便雇来了几个大厨和店小二,将个店堂整治得窗明几净、雅致有序,然后她又捧来笔墨纸砚,要夫君题写店招牌:和春酒家。

  邹正之却是边写边嘀咕:什么和春酒家?分明是和酒家的谐音,莫不是卖和的臭名?这生意只怕好不了。

  也别说,酒店开张后,生意倒很红火,周围四省八府的达官贵人、富商阔佬,闻风争相而来。其实看菜单,和春酒家的菜色十分平常,同别的酒家没啥两样,可有一道老板娘亲自掌厨的压轴菜炒猪肉丝,却是别家没有的,客人们就是冲这道菜来的!

  一时间,和春酒家前堂酒客满座,后院猪叫声声,那猪叫声使酒客们格外兴奋,人人脸上都是一副期待的模样。盛在碧玉盘中的炒猪肉丝终于在千呼万唤的等待中,被笑盈盈的安三姐端上了桌,酒客们尽管肚里馋虫直闹,却个个文雅至极,你敬我让,将猪肉丝夹在口里,眯眼鼓腮,咀嚼回味,不禁连连赞叹。更可笑的是,酒客们吃了几筷子后,便互相提醒:不可多吃,以免享用太过,折了自己的福寿!待酒足饭饱后,酒客们无不打着酒嗝,腆着肚子,心满意足地连叹: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

  这样不出两年,和春酒家便赚了个盆满钵溢。当然,邹正之是和春酒家甩手掌柜,不管不问的,整日里依旧在他的书房里吟诵诗文。对于安三姐的猪肉丝,他是再也不敢吃了,甚至一听见猪叫,两腿就忍不住一软。

PART.4菜后的秘密

  生意正做得欢,安三姐却不干了,折腾着要关门大吉。邹正之听了,很是诧异。安三姐便问他:夫君,你说咱们的酒店为啥这么红火?

  为啥,还不是因为你会炒那道猪肉丝吗?

  安三姐神秘一笑,岔开话道:夫君,你再猜猜我在和府到底是干啥的?

  干啥的?和家的厨娘呗!

  安三姐嘿嘿直笑:今天实话告诉你,在和府我可够不上做厨娘的格,只不过是个烧火丫头罢了,整整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了八年!

  啥,烧火丫头?别胡说了,那那你怎么炒的猪肉丝?邹正之眼睛瞪得溜圆。

  安三姐爽朗一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我天天见厨房里的厨娘炒这道菜,闭了眼也能依葫芦画瓢的。再说了,四十两银子用高汤大料泡出来的东西,别说是块里脊肉,就是一坨猪下水也会做出好味道啊!邹正之细细一琢磨,不由哑然失笑,心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油多自然饭菜香,确是这么个理!

  安三姐长叹一声,又道:还有,你以为那些大官富商们是来品味美食的吗?不,他们是来摆阔斗富的!连天下第一贪和吃的菜他们也吃得起,以后好作为炫耀的资本。说穿了,咱们这酒店就像你当初所说的,卖的是和的臭名罢了!可话又说回来,咱们岂能靠和的臭名吃一辈子!

  一席话说得邹正之彻底醒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如今看来此话不对。这酒店该关,该关!

  关了酒店,邹正之带着安三姐来到乡下三家村,开了个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后来,黄河决堤,灾民流离失所,安三姐便劝丈夫将开酒店的钱悉数拿出,用于赈灾,救活灾民无数,此是后话。

和珅的故事(2):

清乾隆时期,刘墉(17191804)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享书法盛誉,当时人称书法四大家,其中书法艺术成就最高者当推刘墉。刘墉与当朝的另一个大臣和珅(17501799)是死对头,两人从来都是针尖对麦芒,一个钉子一个眼。所以,刘墉绝对不会给和珅写条屏,和珅也绝对不会保存刘墉的墨宝。可后来人们在大贪官和珅的家庙里却意外发现了一幅刘墉的真迹。那是一幅条屏,落款为东武石庵。东武石庵是刘墉的名号,上面还有石庵和刘墉之印两方红印。该条屏装裱颇为精细,大约是因为时间太久,保管不善,条屏的上轴已近脱落。

和珅家庙里出现刘墉字画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年间,江苏扬州有一个家道殷实的盐商姓汪名如龙,此人虽不善读书,却很会经商。通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深谙经商之道,并从自身经历中悟出一个道理:要想经商如鱼得水,就必须求得做官的相助;而且只有官商一气才能行事顺畅、财源旺盛。为此,他用重金购得各种名贵珠宝和名人字画,又千方百计遴选了一批妙龄女子,并为她们聘请名师教导歌舞,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技能,凡有大官到来,就及时将训练有素的美女进献上去,以此来攀高结贵,得到官家庇护,从而使自己的生意更加兴隆,赚更多的钱。

恰好有一年,和珅随乾隆下江南到了扬州。汪如龙打探到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他寻找到和珅下榻的地方,先送上名帖,说要进献两位绝色美女给当今皇上,以表自己的忠心。和珅一见名帖和事由,心里好不高兴,他正在为皇上物色美女一事而烦恼。他马上派人把汪如龙传来,想当面看看此人进献的美女有多么绝色。汪如龙见到了权倾朝野的和珅后,受宠若惊,连忙把两名训练有素的美女叫来让和珅审查。两美女缓缓上得堂来,和珅顿时眼前一亮,两名女子果然有沉鱼落雁之美,而且皆能歌善舞,又善解人意。和珅心花怒放,汪如龙一离开,他便匆匆带着其中一名女子去见皇上。乾隆皇帝也一下子被和珅带来的这名女子迷住了,直夸和珅办事给力,还给他放了两天假。和珅心里好不高兴,马上带着汪如龙进献的另一个名叫豆蔻的女子寻欢作乐去了。

再说这盐商汪如龙不愧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他知道自己一介平民,根本见不到当今天子,而和珅又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只要能巴结上他就足够了。于是他天天带着礼物到和珅住处请安,就像儿子伺候老子一样毕恭毕敬。和珅见汪如龙对自己如此忠心,豆蔻姑娘又十分合自己的心意,就与汪如龙称兄道弟起来。一次,汪如龙在自己家中宴请和珅,几杯酒下肚后,故意问和珅喜不喜欢字画。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有什么东西不喜欢?汪如龙见和珅喜欢,就从自己收集的字画中随手取出了一幅,又暗地里从自己的衣袖中拿出一张银票卷了进去汪如龙哪里是送字画,他是借送字画向和珅行贿。和珅也是老猫儿上锅台熟路一条,他心知肚明,表面上却假装什么也没看见。汪如龙就把这幅条屏交给了豆蔻姑娘,并嘱咐她代和大人小心保管。

回到京城,和珅与豆蔻清理从江南带回的金银财宝,看到了汪如龙送的字画,和珅稍稍展开一看,竟是刘墉的字。和珅十分忌恨刘墉,表面上与刘墉和和气气,心里却恨不得把刘墉碎尸万段,当即就把这幅字画扔到了地上。豆蔻捡起字画,一抖,一张20万的银票掉了下来。和珅见了,神情缓和了一些,嘴上连说:这个姓汪的也真是太破费了。豆蔻趁机说:老爷,既然这样,你也应该为他破费破费嘛!和珅问:不知他要什么?豆蔻说:他一个做盐生意的人,还不只想做好他的盐生意呀。你给他个管盐的官衔儿,他生意好做点就行了。豆蔻真不愧是汪如龙培养出来的,她适时转达了汪如龙的意思。和珅看了看豆蔻,虽然明白了汪如龙的良苦用心,但如今收了他的钱财,只得同意了豆蔻的请求。

不几日,扬州盐政的帽子就戴到了汪如龙的头上。而刘墉的字画就扔在了豆蔻房中。再说这豆蔻原本是读书人家的千金小姐,自小耳濡目染,十分喜爱文墨。后因父亲遭遇官司,弄得家破人亡,才被汪如龙买进汪家做了玩物。她拿着这幅刘墉的字画认认真真地欣赏了一番,又仔细收藏起来。过了一些日子,和珅让她住进家庙的后院里,这幅字画也就跟着她到了和珅的家庙,并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和珅的故事(3):

  刘墉要嫁女,这几天,和珅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没听说刘罗锅还有个什么女儿,怎么这会又蹦出个出嫁女来?更让他稀奇的是刘府大宴宾客竟然扬言不收贺礼。他刘墉不是大清官吗,哪有那么多银两又是嫁女儿又是摆大席的,难道这事他不怕有炫富夸有之嫌吗。奥,闹了半天,他刘罗锅也不过如此。平素每每以清官自居,所谓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均是沽名钓誉,掩人耳目罢了。如今他办喜事不收礼正好,说句难听话,我还不想破费呢。不过这个喜宴该怎么参加还是要怎么参加的,同朝为官,殿前共事这点面子不能不要。再说,自己倒要看看罗锅子这回如何大摆龙门阵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真的是抱着看笑话和瞅纰漏的心态来到刘府的。

  不仅和珅对此事怀疑,满朝文武百官也都一头雾水。唯独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心知肚明,而据说还是他为刘墉之女做的媒。

  刘墉的确是有儿无女,今儿要出嫁的女儿是乾隆四十七年间,时任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的他奉命前往山东调查该省布政使国泰和巡抚于易简贪污枉法一案,途径乐陵时收的一个螟蛉义女。

  一日,他扮作算命先生入鲁沿途私访。一路上所见饿殍遍野,哀鸟满山。而时任山东布政使的国泰则对上瞒报实情,邀功请赏。对下强征横敛,巧取豪夺。平民百姓无力缴纳赋税的一律捉拿查办。还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残杀了九名欲进京请命的进士和秀才。在贪官肆虐酷吏横行的下。老百姓生活于暗无天日水深火热之中。

  山东乐陵有一户韩姓人家因缴不起赋税,父亲被下在大狱折磨而死,哥哥被强征到雪域戍边。母亲本来就多病,怎禁得住家中有如此变故,悲愤之中含恨撒手人寰。原本好端端的一个家,如今只剩下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韩二姐。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一日刘墉化妆来到了乐陵地面,在街头正遇上小二姐卖身葬母的场面。一个十二三岁面黄肌瘦的小姑娘,衣衫褛褴,头插草标,可怜巴巴地跪在街头。烈日当空,酷热难当,小姑娘几近晕厥。大荒之年穷人家自顾不暇,乡绅大多是为富不仁,囤积居奇。此时谁愿出手相救。

  钦差大人实在看不过去,就上前询问,小丫头发觉有人过来,抬起她那脏兮兮的小脸无力地哽咽着:行行好,可怜怜俺吧。刘罗锅赶忙将其扶起,一手拿着算命先生的招幌,一手掚着她走到了烧饼摊,买了两个烧饼,向老板要了一碗水。小丫头已两三天没吃东西了,哪还能顾上许多。只见她大口小口地往嘴里塞着,刘大人赶忙把水递上。十分怜惜地说;孩子喝口水慢慢地吃,可别噎着了。唉!看看,都把孩子饿成啥样子了。

  刘墉见小姑娘吃饱喝足了,这才拉着她走到了一个避静处,小二姐把遭遇一一说知先生。眼下小女孩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于是刘墉动了恻隐之心,他带着女孩回了客栈,派下人陪同小二姐先回家葬母,然后又修书一封,命人带着书信和她一起连夜进京面见夫人。自己则一路向济南府微服私访下去。

  话说韩二姐被带到京城,家人将刘大人亲笔书信呈给夫人,夫人内情尽悉。仔细打量身边女孩,虽说有些面黄肌瘦,但容貌清秀,身材姣好。作为收养来说,年龄是大了些,但所幸此女是个孤儿。自己的孩子已经大了,眼下还真缺少一个能围着自己说话解闷的人。夫人想到这里很是欣慰。就连忙打发用人伺候其洗浴更衣。完事后,又等小女子吃饱喝足,再观其样,已判若两人。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小二姐绫罗绸缎一上身,与先前的粗布麻衣相比,自然光鲜许多。只见她不是名媛胜名媛,不是娇娃俏过娇娃。夫人喜不自胜,即刻认作干女儿,庆幸老公为自己张罗了个事干,自此一心扑在了小二姐的调教和抚养上。生活也有了别一番的滋味。

  再说刘墉在山东微服私访了月余,亲眼目睹了灾民穷不聊生的惨状,掌握了时任山东布政使的国泰和巡抚的于易简等贪官污吏收刮百姓,欺上瞒下,贪纵营私,无法无天的累累罪状。回朝后,连夜起草了奏章。

  第二日早朝,刘墉和一起受命办理此事的御史大夫钱沣将奏章呈上。皇上阅罢,龙颜大怒。和珅素与国泰交厚,又受皇妃相托,极力为其开脱。刘墉据理力争,历数其吏治废弛,贪脏枉法,鱼肉百姓,恶贯满盈之罪行。声言不治其死罪,天理难容,大清国法受辱,江山社稷蒙羞。圣上也深知此案关系重大,贪官不除不足以平民愤,污吏不灭不足以振朝纲。可皇妃和何爱卿的面子多少也得顾及,乾隆爷又用上了中庸之道。当堂将本该定为斩立决的改为斩监侯,下刑部大狱,并命其在狱中自裁。国泰才勉强保住了个全尸。

  至此,和珅与刘墉矛盾更深,在朝中常常舌枪唇剑,明争暗斗。好在乾隆帝善于搞平衡,以大智慧将其掌控于朝堂之上,驱驰在御前左右。

  光阴箭,日月如梭,转眼三四年下去了。小二姐在刘府出落成一个貌美如花,温柔娴淑,识书达礼的二八佳人。一日,当朝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来刘府小酌。刘墉将小女引荐,并相托好友留心为她说个好婆家。小二姐冰雪聪明,叔叔长叔叔短的将纪昀哄得晕头转向。当即手拍胸脯,口吐狂言。信誓旦旦地将此事大包大揽下来。

  纪晓岚何许人也,说过的话焉能不办。那年适逢科考,新科状元王连璋乃归德府人士。貌潘安,才若子建,且为忠良之后,及第后拜纪昀为师。天赐良机,大学士岂能错过。一日下朝后,纪昀名为去刘府讨口小酒喝,实为提亲之事。刘墉对如此人中骐骥朝中才俊焉有不愿意之理。二人一拍即合。夫人也为小女高兴,她不由得多灌了大学士几杯,微醉的纪昀又是作诗又是打对,语无伦次,礼数全失。临走还非得带走刘大人喜爱的一方古砚,弄得刘墉直埋怨夫人多事,不知纪大烟袋素有借酒装疯,颠憨讹人之嫌吗?夫人不服地说,恁二人的砚今天是你的明天是他的,转过来倒过去的哪有个你我之分,说得刘墉释怀了许多。

  婚事定在腊月十九,出嫁前刘大人有些捉襟见肘。素有清官大老爷之称的他,有心多为小女准备些嫁资,以对得起苦命的她和其死去的父母。可他一向清廉,囊中羞涩,眼下急用时才知道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眼见好友陷入了钱财尴尬,纪昀也无力资助。思来想去纪大烟袋又动起了歪点子,他为刘中堂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不仅让小二姐的婚事风光无限,还成就了一段千年佳话。

  小二姐出嫁那天,刘府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只是礼金和礼物一概无收。这着实让朝野震惊。大家既佩服刘墉为官一清到底,又对刘墉突然如此大方深感不解。一些在朝中平日不太对乎,政见相左的同僚更是想趁此机会找个茬,瞅个漏,个把柄,以增加今后在朝廷上与刘罗锅抗衡的砝码。

上一篇:有关失算的小故事7则
下一篇:舍弃的故事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