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小故事8篇


2023-10-30 20:46:53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8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篇关于正月十五的文章精选,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1):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
  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黄巢知道硬攻要受损失,只好先把队伍拉到山里,等过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过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汤圆,欢庆上元佳节。黄巢想,兵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何不乘人们过节的时候,进城摸摸敌军的虚实,再定攻城之策。想到这里,他马上召集众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把义军交给师弟,自己挑上汤圆挑子出了大营,直向浑城走去。
  黄巢进了城门,一直奔西街。走不多远,见十字街前有一伙人正指指划划地看什么。刚好,这时对面来了个卖醋的老人,穿一身破棉袄棉裤,手里不住地敲着梆子。黄巢上前施礼说:请问老人家,前面出了什么事?老人打量一下黄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边,低声说:前两天黄巢带兵攻城不下,到山里去了,过几天还要来的。官家贴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粮,唉!要打大仗了。
  两个人正说话,忽听一阵马蹄响,黄巢抬头一看,一队人马飞驰而来,当兵的边跑边嚷道:众家百姓听着,黄巢进城了,现已四门紧闭,跑不了啦,有发现卖汤圆的马上报告。知情不报者诛灭九族!
  黄巢知道军中出了叛徒,走露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东跑,急急忙忙地钻进一个巷子里。进了一家院子,隐在门后。等马队过去,这才出来往北跑。没跑多远,又听见马蹄响,知道马队又回来了,他一转身钻进一个小院。
  黄巢插上门正要进屋,见一个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正是十字街头跟自己说话的那个老人,急忙走过去说;.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来吧。老人见了黄巢先是一愣,接着点点头答应了。
  这时,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有人打门。老头着急了,话都顾不得说,急忙把黄巢领到后院,来到醋缸跟前,掀开缸盖让他钻进去,说:客官,先委屈一下吧!老人拿把扫帚刚要扫地,大门撞开了,十几个官兵闯进来,把老头围住。官兵头目说:大白天,为啥插门?老人说:我怕小偷进来偷东西。头目追问:有个大汉,你把他藏在哪?老人说:我家大门插着,没人进来!一头目骂道:胡说!他明明钻到这儿来了。你不想活了!老人说:官爷,你不信,就请搜吧。.头目下令去搜查,十几个官兵马上进屋,翻箱倒柜,乒乓一阵乱响,东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两口,醋流满了院子,幸亏他们没接着翻。
  官兵走了,黄巢从缸里爬出来,见满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泪。他忙走过去安慰说:老人家不要哭了,过两天我赔你几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来说:客官,你快走吧,他们前边去了,找不到人还会回来的。
  黄巢问:老人家,现在天还不黑,到处都是官兵,我从哪里出城呢?
  老人说:你出了这条巷子,钻进对面院子,从后面出去便是天齐庙,你先在庙里藏着。天黑后,顺着城墙往南走,走出两丈多地有个豁口,你就从那儿出去吧。黄巢见老人厚道诚实,便进一步打听说:老人家,这座城有何妙处,黄巢十万大军攻了三天竞攻不破?老人说:客官有所不知,这城建在始皇时期,城墙又高又厚,上有滚木,两厢藏有弓箭手。黄巢问:那就没法了吗?
  老人说:要打城,不能从城门进,得从天齐庙的豁口进。黄巢听了很高兴,转身要走,又回过身来问:老人家,你知道我是谁吗?老人犹豫了一下,说:你是黄大将军。黄巢说:唐兵骂我杀人如麻,吃人不吐骨头,你不怕我吗?老人说:那是官家说的,官家能有好话吗?我们穷百姓正盼着你来呢。黄巢听了很感动,想不到老百姓对自己这么敬重,就说:老人家,你家有红纸吗?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
  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家家买红纸扎灯笼。
  黄巢回到大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夏历正月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起义军进城了!
  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凡是挂河谠红的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老财,只一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了。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2):

  这年,连续的干旱,使沿海一带的粮食少收了七八成,老百姓自己吃不饱,也就没有东西喂猪,因此除夕那天用来敬天的猪头,是用南瓜雕刻成的。
  玉皇大帝在凌霄宝殿闻着气味不对,立刻召来土地爷询问。土地爷如实一报,玉皇大帝不由大怒:这些凡人竟敢这样糊弄天庭,非严惩他们不可!
  玉皇大帝又召东海龙王至凌霄宝殿,命令他不许下雨,让老百姓来年一粒粮食也收不到!东海龙王听罢,不忍心老百姓遭罪,为他们辩护道:百姓们没有真猪,改用南瓜雕刻猪头,正是说明他们尊敬天庭,而非糊弄玉帝怒气正盛,打断龙王说:他们以假充真,就是不敬,必须严惩!你什么也别说了,回去执行吧。
  龙王回到龙宫,愁眉不展。眼看着就到了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再不下雨,老百姓连地也耕不起来,还怎么种庄稼?没有庄稼,他们怎么生存?龙王心想:这样不行,自己一定要想办法降雨,让老百姓种上庄稼。
  正这样想着,天庭突然来使传旨,责令龙王速将海水的数量禀报玉帝。龙王一听,知道这是玉帝怕他偷偷降雨出的狠招,他心想:如果瞒报一些海水,不是照样可以偷偷降雨吗?可是,万一玉帝亲自查看怎么办?龙王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主意,接着便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龙王又来到凌霄宝殿,将十成海水只报了七成。玉帝闻听大惊,问:怎么少了那么多?龙王回答,是连续干旱造成的,海水比正常时降了三成。玉帝不信,龙王便请玉帝亲自到南天门外查看,若有半点虚假,任凭玉帝扒龙皮、抽龙筋。
  玉帝立刻起身,驾着祥云,来到南天门外,往东海观望,果真见到海水下降了不少。回到凌霄宝殿后,玉帝告诉龙王,他随时会再察看,一旦发现海水减少,就拿龙王是问。
  龙王回到东海后,夸奖鱼鳖虾蟹们干得好。原来龙王交代,一旦发现天上出现祥云,所有鱼鳖虾蟹不论大小,都要拼命喝水,确保海水下降三成。等祥云退了以后,再把海水吐出来。
  当天夜里,龙王便偷偷降下了一场雨。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除夕,玉帝闻到了猪头的香味,他有些迷惑,就叫来土地爷问道:前一年降了雨,那些凡人敬天还以假充真;这一年滴雨未下,怎么倒有了真正的猪头?土地爷回答:今年一年都是风调雨顺,玉帝怎么说没下一滴雨?玉帝不相信风调雨顺之说,就驾着祥云,来到南天门外。他看了看东海,说:海水一点也没有减少,这雨水是从何处而来?土地爷自然不知,只好请玉帝问龙王。
  龙王即刻赶到了凌霄宝殿,他郑重地保证,这一年是严格遵照了玉帝的旨意,一滴雨也没有下过,假若玉帝不信,去南天门外看一看海水的多少便知。玉帝冷冷地说:我已经看过了,只是我不明白,若不是你下雨,粮食怎么会丰收,那些凡人怎么会有猪头敬天?只有你才能够兴云布雨,这点你必须给我说清楚。
  龙王一见躲不过,只好说道:您每次召见我,都嫌我慢,所以在这一年里,我正拼命练习一种飞行术玉帝打断他:没有问你这个,回答我问的事情。龙王表示他正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便接着说道:这一年,我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由于练得投入又卖力,常常汗流浃背,也许正是落下的汗水,灌溉了下界的土地。
  这番话玉帝挑不出毛病,想了想说:对凡人们的严惩继续,以后你不许再练什么飞行术,没有我召你来天宫的命令,不得出龙宫半步!
  不能再偷偷降雨了,龙王只能另想办法,苦熬了几个昼夜,他还真想出了办法。他让穿山甲从海底往内陆钻通道,把水送到各地,从地下冒出来,供老百姓灌溉。
  玉帝秘密召见过土地爷,让他严密监视,一旦有雨点落下便立刻报告,玉帝要亲自到东海抓龙王的现行。
  土地爷在凡间看到各地突然冒出的泉水,就知道是龙王所为。但土地爷享的是人间烟火,自然希望老百姓有饭吃、有水喝,所以他只报告没有下雨,只字不提泉水的事。
  玉帝偶尔发现下界的庄稼长势良好,再次把土地爷叫到天宫,土地爷这才告诉他庄稼是泉水浇的,他正在查找这些泉水的来历,查清后即刻禀奏。玉帝听出土地爷有偏袒之心,气呼呼地限土地爷三天内查清,否则抽掉仙骨,罚他去投猪胎。
  土地爷只得去找龙王说明。龙王保证,他不会连累土地爷,这便去凌霄宝殿领罪。
  龙王来到玉帝面前,告诉玉帝下雨和泉水都是他一人所为,玉帝想罚就罚他。玉帝给他两条路选,一是继续惩罚百姓,二是要他的命。龙王果断选择了后者。玉帝假惺惺地说:看在你自己承认错误的分上,那就让你选个自己喜欢的死法。龙王想了想回答:请把我挂在南天门外,三天揭一块鳞片,直至力竭而亡。玉帝大惊,问:为什么选这么痛苦的死法?龙王坦然一笑,没有回答。
  第二天龍王被挂在南天门外,行刑者用尽全力,活生生揭下一块鳞片。龙王疼得大叫一声昏死过去,接着冒出一身冷汗,汗水落下来,便成了凡间的一场雨。
  三天揭一块鳞片,凡间便三天一场雨,直至来年的正月十五揭下最后一块鳞片,龙王昏死后再也没有醒来。但龙王的灵魂不散,经常化作一道彩虹,察看凡间
  土地爷把龙王的事在百姓中传开,老百姓为了纪念龙王,每到正月十五,便扎龙灯舞动到二月二龙抬头,渐渐成了习俗。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3):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
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黄巢知道硬攻要受损失,只好先把队伍拉到山里,等过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过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汤圆,欢庆上元佳节。黄巢想,兵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何不乘人们过节的时候,进城摸摸敌军的虚实,再定攻城之策。想到这里,他马上召集众家兄弟商量了下,把义军交给师弟,自己挑上汤圆挑子出了大营,直向浑城走去。
黄巢进了城门,直奔西街。走不多远,见十字街前有伙人正指指划划地看什么。刚好,这时对面来了个卖醋的老人,穿身破棉袄棉裤,手里不住地敲着梆子。黄巢上前施礼说:请问老人家,前面出了什么事?老人打量下黄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边,低声说:前两天黄巢带兵攻城不下,到山里去了,过几天还要来的。官家贴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粮,唉!要打大仗了。
两个人正说话,忽听阵马蹄响,黄巢抬头看,队人马飞驰而来,当兵的边跑边嚷道:众家百姓听着,黄巢进城了,现已四门紧闭,跑不了啦,有发现卖汤圆的马上报告。知情不报者诛灭九族!
黄巢知道军中出了叛徒,走露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东跑,急急忙忙地钻进个巷子里。进了家院子,隐在门后。等马队过去,这才出来往北跑。没跑多远,又听见马蹄响,知道马队又回来了,他转身钻进个小院。
黄巢插上门正要进屋,见个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正是十字街头跟自己说话的那个老人,急忙走过去说;。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来吧。老人见了黄巢先是愣,接着点点头答应了。
这时,街上传来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有人打门。老头着急了,话都顾不得说,急忙把黄巢领到后院,来到醋缸跟前,掀开缸盖让他钻进去,说:客官,先委屈下吧!老人拿把扫帚刚要扫地,大门撞开了,十几个官兵闯进来,把老头围住。官兵头目说:大白天,为啥插门?老人说:我怕小偷进来偷东西。头目追问:有个大汉,你把他藏在哪?老人说:我家大门插着,没人进来!头目骂道:胡说!他明明钻到这儿来了。你不想活了!老人说:官爷,你不信,就请搜吧。。头目下令去搜查,十几个官兵马上进屋,翻箱倒柜,乒乓阵乱响,东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两口,醋流满了院子,幸亏他们没接着翻。
官兵走了,黄巢从缸里爬出来,见满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泪。他忙走过去安慰说:老人家不要哭了,过两天我赔你几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来说:客官,你快走吧,他们前边去了,找不到人还会回来的。
黄巢问:老人家,现在天还不黑,到处都是官兵,我从哪里出城呢?
老人说:你出了这条巷子,钻进对面院子,从后面出去便是天齐庙,你先在庙里藏着。天黑后,顺着城墙往南走,走出两丈多地有个豁口,你就从那儿出去吧。黄巢见老人厚道诚实,便进步打听说:老人家,这座城有何妙处,黄巢十万大军攻了三天竞攻不破?老人说:客官有所不知,这城建在始皇时期,城墙又高又厚,上有滚木,两厢藏有弓箭手。黄巢问:那就没法了吗?
老人说:要打城,不能从城门进,得从天齐庙的豁口进。黄巢听了很高兴,转身要走,又回过身来问:老人家,你知道我是谁吗?老人犹豫了下,说:你是黄大将军。黄巢说:唐兵骂我杀人如麻,吃人不吐骨头,你不怕我吗?老人说:那是官家说的,官家能有好话吗?我们穷百姓正盼着你来呢。黄巢听了很感动,想不到老百姓对自己这么敬重,就说:老人家,你家有红纸吗?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
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传十,十传百,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家家买红纸扎灯笼。
黄巢回到大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夏历正月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起义军进城了!
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凡是挂河谠红的的大门,起义军律不入;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老财,只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了。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4):

  在启东、海门一带,有这样一个风俗:每逢正月十五,不管谁家的女婿都要把岳父岳母接到家来吃馄饨。为什么呢?说起来有个故事。

  从前,启海有个姓吴的县太爷,吴太爷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名叫玉琴。玉琴心灵手巧,包出的馄饨味道特别鲜美,吴太爷最爱吃女儿包的馄饨。

  玉琴姑娘偷偷地爱上了她家的伙计春生。这春生自幼父母双亡,十六岁就进吴府当花匠。一次,春生正忙着搭花架,突然额角头上被马蜂蜇了一下,顷刻间头肿眼胀,热辣辣地疼痛难忍。玉琴一见,十分心疼,急忙走上去用嘴为春生吸马蜂的毒。正巧这一下给吴夫人看见了,夫人气得暴跳如雷,唤来家丁将春生毒打一顿,关进了柴房。可怜春生头上被马蜂叮咬的地方不几天竟慢慢化脓,生了一头的癞疮。

  玉琴也被锁进闺房,她整日想念春生。一天晚上,玉琴偷着从窗口跳出来,到柴房流着泪对春生说:春生,我们逃出去吧!春生对玉琴摇摇头说:我怎忍心让你跟我受苦呢?何况我满头癞疮,成了丑八怪,你还是回去吧!玉琴说:我不嫌你丑。只要我俩恩爱,天涯海角我都跟你去。

  春生和玉琴悄悄摸出后院门,急急上了路。走了半夜,在通东一所破庙里歇脚。春生安顿好玉琴,就拾了一些干草,在庙里点火煮粥。不想锅盖一揭,洞顶上几条壁虎被热气熏得落下来掉进锅内。因天暗无灯,春生没有发觉。他舀了一碗粥给玉琴吃,可玉琴哪里吃得进?春生只好一个人吃起来。实在是饿了,春生狼吞虎咽把那些壁虎也吞下肚去。不一会儿,他浑身奇痒,忙到河里浸了一阵,没想到头上的癞疮全部脱落,后来竟慢慢长出一头新发。

  玉琴十分开心,她忽然想起自己会包馄饨,与春生一商量,便在破庙前搭了间草棚,摆起了馄饨摊。由于他们的馄饨味道特别鲜美,生意就慢慢兴隆起来。第二年,他们添了个小孩,取名强强。

  小强强六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时近中午,突然北风狂起,鹅毛大雪飘落下来。这时来了一个避风雪的人,玉琴留神一看,竟是自己的父亲!原来吴老太爷办事有功,已升任通州知府。他今天来通东私访,路过此地,偏遇漫天大雪,只好借草棚暂避。因时隔多年,玉琴辛劳操持,已完全换了装束,春生治好癞疮也改了模样。吴太爷根本没有认出他们。

  玉琴离家多年,也时常挂念爹娘。今天看到父亲两鬓已白,坐在板凳上不时打寒战,心里也很难过,但又不敢上前搭话。她心里一亮,马上动手煮了一碗馄饨,叫小强强端给吴老太爷。吴老太爷正冷得直搓手,见小强强端来热馄饨,连忙双手接过,一只馄饨下肚,只觉得这馄饨的味道似曾相识,就放下碗筷细细盘问。小强强说出了父母的姓名,吴老太爷顿时老泪横流,抱起小强强说:我的小宝贝,快叫我一声外公。

  这时,玉琴早已泪挂两腮,急忙和春生出来跪在地上,哽咽着说:不孝孩儿叩见爹爹。吴老太爷忙将两人扶起,红着脸说:都怪爹娘一时糊涂,害你们受苦了。春生立即端来凳子,请吴老太爷上坐,大家欢欢喜喜吃了一顿馄饨。

  第二天,春生玉琴带着小强强,随同吴老太爷一起回府见了吴夫人,全家团聚,热闹非凡。吴老太爷、吴夫人希望女儿女婿留在府上,玉琴却道:我们已习惯原来的生活了,如在府中闲着,反要闲出病来的。没几日,他们又重回草棚去了。

  团圆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吴老太爷往后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专程去看望女儿女婿,尤其要去品尝玉琴亲手包的馄饨,共度佳节。久而久之,当地百姓也以此为准,正月十五,女婿家都要去接岳父岳母来吃馄饨。这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5):

这年,连续的干旱,使沿海一带的粮食少收了七八成,老百姓自己吃不饱,也就没有东西喂猪,因此除夕那天用来敬天的猪头,是用南瓜雕刻成的。

玉皇大帝在凌霄宝殿闻着气味不对,立刻召来土地爷询问。土地爷如实一报,玉皇大帝不由大怒:“这些凡人竟敢这样糊弄天庭,非严惩他们不可!”

玉皇大帝又召东海龙王至凌霄宝殿,命令他不许下雨,让老百姓来年一粒粮食也收不到!东海龙王听罢,不忍心老百姓遭罪,为他们辩护道:“百姓们没有真猪,改用南瓜雕刻猪头,正是说明他们尊敬天庭,而非糊弄……”玉帝怒气正盛,打断龙王说:“他们以假充真,就是不敬,必须严惩!你什么也别说了,回去执行吧。”

龙王回到龙宫,愁眉不展。眼看着就到了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再不下雨,老百姓连地也耕不起来,还怎么种庄稼?没有庄稼,他们怎么生存?龙王心想:这样不行,自己一定要想办法降雨,让老百姓种上庄稼。

正这样想着,天庭突然来使传旨,责令龙王速将海水的数量禀报玉帝。龙王一听,知道这是玉帝怕他偷偷降雨出的狠招,他心想:如果瞒报一些海水,不是照样可以偷偷降雨吗?可是,万一玉帝亲自查看怎么办?龙王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主意,接着便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龙王又来到凌霄宝殿,将十成海水只报了七成。玉帝闻听大惊,问:“怎么少了那么多?”龙王回答,是连续干旱造成的,海水比正常时降了三成。玉帝不信,龙王便请玉帝亲自到南天门外查看,若有半点虚假,任凭玉帝扒龙皮、抽龙筋。

玉帝立刻起身,驾着祥云,来到南天门外,往东海观望,果真见到海水下降了不少。回到凌霄宝殿后,玉帝告诉龙王,他随时会再察看,一旦发现海水减少,就拿龙王是问。

龙王回到东海后,夸奖鱼鳖虾蟹们干得好。原来龙王交代,一旦发现天上出现祥云,所有鱼鳖虾蟹不论大小,都要拼命喝水,确保海水下降三成。等祥云退了以后,再把海水吐出来。

当天夜里,龙王便偷偷降下了一场雨。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除夕,玉帝闻到了猪头的香味,他有些迷惑,就叫来土地爷问道:“前一年降了雨,那些凡人敬天还以假充真;这一年滴雨未下,怎么倒有了真正的猪头?”土地爷回答:“今年一年都是风调雨顺,玉帝怎么说没下一滴雨?”玉帝不相信风调雨顺之说,就驾着祥云,来到南天门外。他看了看东海,说:“海水一点也没有减少,这雨水是从何处而来?”土地爷自然不知,只好请玉帝问龙王。

龙王即刻赶到了凌霄宝殿,他郑重地保证,这一年是严格遵照了玉帝的旨意,一滴雨也没有下过,假若玉帝不信,去南天门外看一看海水的多少便知。玉帝冷冷地说:“我已经看过了,只是我不明白,若不是你下雨,粮食怎么会丰收,那些凡人怎么会有猪头敬天?只有你才能够兴云布雨,这点你必须给我说清楚。”

龙王一见躲不过,只好说道:“您每次召见我,都嫌我慢,所以在这一年里,我正拼命练习一种飞行术……”玉帝打断他:“没有问你这个,回答我问的事情。”龙王表示他正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便接着说道:“这一年,我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由于练得投入又卖力,常常汗流浃背,也许正是落下的汗水,灌溉了下界的土地。”

这番话玉帝挑不出毛病,想了想说:“对凡人们的严惩继续,以后你不许再练什么飞行术,没有我召你来天宫的命令,不得出龙宫半步!”

不能再偷偷降雨了,龙王只能另想办法,苦熬了几个昼夜,他还真想出了办法。他让穿山甲从海底往内陆钻通道,把水送到各地,从地下冒出来,供老百姓灌溉。

玉帝秘密召见过土地爷,让他严密监视,一旦有雨点落下便立刻报告,玉帝要亲自到东海抓龙王的现行。

土地爷在凡间看到各地突然冒出的泉水,就知道是龙王所为。但土地爷享的是人间烟火,自然希望老百姓有饭吃、有水喝,所以他只报告没有下雨,只字不提泉水的事。

玉帝偶尔发现下界的庄稼长势良好,再次把土地爷叫到天宫,土地爷这才告诉他庄稼是泉水浇的,他正在查找这些泉水的来历,查清后即刻禀奏。玉帝听出土地爷有偏袒之心,气呼呼地限土地爷三天内查清,否则抽掉仙骨,罚他去投猪胎。

土地爷只得去找龙王说明。龙王保证,他不会连累土地爷,这便去凌霄宝殿领罪。

龙王来到玉帝面前,告诉玉帝下雨和泉水都是他一人所为,玉帝想罚就罚他。玉帝给他两条路选,一是继续惩罚百姓,二是要他的命。龙王果断选择了后者。玉帝假惺惺地说:“看在你自己承认错误的分上,那就让你选个自己喜欢的死法。”龙王想了想回答:“请把我挂在南天门外,三天揭一块鳞片,直至力竭而亡。”玉帝大惊,问:“为什么选这么痛苦的死法?”龙王坦然一笑,没有回答。

第二天龍王被挂在南天门外,行刑者用尽全力,活生生揭下一块鳞片。龙王疼得大叫一声昏死过去,接着冒出一身冷汗,汗水落下来,便成了凡间的一场雨。

三天揭一块鳞片,凡间便三天一场雨,直至来年的正月十五揭下最后一块鳞片,龙王昏死后再也没有醒来。但龙王的灵魂不散,经常化作一道彩虹,察看凡间……

土地爷把龙王的事在百姓中传开,老百姓为了纪念龙王,每到正月十五,便扎龙灯舞动到二月二龙抬头,渐渐成了习俗。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6):

  不知从啥时候起,关东山兴起了抹花泥的规矩。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手拿蘸着锅底灰的青皮萝卜,蹦着高儿往别人脸上抹。抹得人人脸上青一道黑一道的,抹得满沟嘻嘻哈哈的。要问这事是怎么起的头儿,里面还有个传说。

  早年,关东山的沟沟坎坎里本来就人烟稀少,加上有一种稀奇古怪的病蔓延,谁也不知道怎么治,吃什么药也不见好,不知不觉病了,人非死不可。十里八里不见人影儿,人们叫病折腾得连种地的心思都没有了。

  有一年正月十五,大青岭死气沉沉,扭不起秧歌,耍不起花灯。岭根底下有间破草房,草房四面漏风,住着兄弟两个,父母都得瘟病死了。哥俩岁数都不大,半夜里饿得慌,起来找东西吃,囤里连米星儿也找不到,好歹从萝卜窖里翻出几个冻萝卜,俩人就守着灶坑烧萝卜吃。冻萝卜拿火一烧,马上软了粘了,那才不好吃哩!不好吃也得吃,肚子抗不住饿啊!正吃着,从大青岭下来个白胡子老头儿,老头儿拄着拐杖,破衣褴衫,是个走沟串岔要饭的,下了山奔着光亮就进屋了。

  别看哥俩是一母所生,品性可大不一样,哥哥憨厚,认真心实;弟弟精细,花花肠子多。见要饭的半夜闯进家门,哥哥赶紧把萝卜从灰堆里扒出来,弟弟赶紧扒拉些小灰把萝卜给埋严实。哥俩这一扒一埋,老头儿都看在眼里,可没说啥,凑到灶坑边烤起火来。

  烤了一会儿火,老头儿的手脚都暖和过来了,就问:小兄弟,有啥吃的没有哇?我饿坏啦。哥哥听了,脸一红,又去扒拉萝卜,弟弟阴着脸儿,横遮竖拦。哥哥跟弟弟商量:这么着吧,四个萝卜,你两个,我两个。我的那份给老头儿一个。说完,把萝卜从灰堆里扒出来。老头儿真是饿坏了,接过来二话不说,连灰也不拍打拍打,三口两口就吃进肚里。那样子,不像是吃烤冻萝卜,倒像是吃白面饽饽,吃完又盯上哥哥手上那个。哥哥叹口气,悄没声儿地把最后这个也递了过去。这回,老头儿咬了几口,不咬了,拿着半截萝卜瞧瞧哥哥,又看看弟弟,点点头,又摇摇头,一伸胳膊,手探进锅里把萝卜使劲在锅底上蹭两下,收回胳膊,顺手 就往哥哥脸上抹起来。哥哥没防备,火辣辣热乎乎地抹个实在。老头儿一边抹一边还念叨:抹花脸,抹鬼脸,躲开祸,躲开灾,小鬼不敢靠近前。哥哥被抹急眼了说:你这老头儿,胡子一大把了,怎不分好坏呢?我不舍得吃,都给你吃了,你还戏耍我!弟弟说:该!这叫好心没好报!老头儿也不回答,趿拉着鞋,顺着来时趟开的雪道上山去了。哥哥饿得一点劲儿都没有了,懒得洗脸,用手抹了两把就睡下了。

  过了正月十五,可了不得啦!满沟的人都病歪了,弟弟也躺在炕上起不来了。只有哥哥没病倒不说,身子骨儿反倒更硬实,像吃了大山参一样满面红光。这时候,哥俩才对要饭老头儿那套嗑儿琢磨出个味儿来。原来,瘟神只有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才下来瘟人,只瘟人,不瘟鬼,人脸上抹了花泥,人不人鬼不鬼的,瘟神见了也怕。弟弟好后悔呀,但后悔有啥用呢?没到二月二他就病死了。

  第二年正月十五前,哥哥逢人就说这件事。正月十五抹花泥的规矩就这样一辈传一辈地传下来了。

  后来,有人说要饭的白胡子老头儿是济公,也有人说是华佗老先生,不忍心让关东山的人死绝了,才乔装打扮下界来的。不过,天机不可泄露,只能在一个人身上显灵,老头儿就挑了个好心眼儿的人。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7):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间,高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正月十五的小故事(8):

那年,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未打下来。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

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黄巢知道硬攻要受损失,只好先把队伍拉到山里,等过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过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汤圆,欢庆上元佳节。黄巢想,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何不趁人们过节的时候,进城摸摸敌军的虚实,再定攻城之策。想到这里,他马上召集众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把义军交给师弟,自己挑上汤圆挑子出了大营,直向浑城走去。

黄巢进了城门,一直奔西街。走不多远,见十字街前有一伙人正指指划划地看什么。刚好,这时对面来了个卖醋的老人。这老人六十多岁了,穿一身破棉袄棉裤,手里不住地敲着梆子。黄巢上前施礼说:“请问老人家,前面出了什么事?”

老人打量一下黄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边,低声说:“客官有所不知,前两天黄巢带兵攻城不下,到山里去了,过几天还要来的。官家贴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粮,唉!要打大仗了。”

两个人正说话,忽听一阵马蹄响,黄巢抬头一看,一队人马飞驰而来。当兵的边跑边嚷:“众家百姓听着,黄巢进城了,现已四门紧闭,跑不了啦。有发现卖汤圆的马上报告。知情不报者诛灭九族!”

黄巢知道军中出了叛徒,走漏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东跑,急急忙忙地钻进一个巷子,进了一家院子,隐在门后。等马队过去,这才出来往北跑。没跑多远,又听见马蹄响,知道马队又回来了,他一转身钻进一个小院。

黄巢插上门正要进屋,见一个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正是十字街头跟自己说话的那个老人,他急忙走过去说:“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来吧。”

老人见了黄巢先是一愣,接着点点头答应了。

这时,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有人打门。老头着急了,话都顾不得说,急忙把黄巢领到后院,来到醋缸跟前,掀开缸盖让他钻进去,说:“客官,先委屈一下吧!”

老人拿把扫帚刚要扫地,大门撞开了,十几个官兵闯进来,把老头围住。官兵头目说:“大白天,为啥插门?”

老人说:“我怕小偷进来偷东西。”

头目追问:“有个大汉,你把他藏在哪儿了?”

老人说:“我家大门插着,没人进来!”

头目骂道:“胡说!他明明钻到这儿来了。你不想活了!”

老人说:“官爷,你不信,就请搜吧。”

头目下令去搜查,十几个官兵马上进屋,翻箱倒柜,乱扔乱砸,乒乓一阵乱响,东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两口,醋流了一院子,幸亏他们没接着翻。

官兵走了,黄巢从缸里爬出来,见满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正蹲在醋缸前落泪。他忙走过去安慰说:“老人家不要哭了,过两天我赔你几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来说:“客官,你快走吧,他们前边去了,找不到人还会回来的。”

黄巢问:“老人家,现在天还没黑,到处都是官兵,我从哪儿出城呢?”

老人说:“你出了这条巷子,钻进对面院子,从后门出去便是天齐庙,你先在庙里藏着。天黑后,顺着城墙往南走,走出两丈多地有个豁口,你就从那儿出去吧。”

黄巢见老人厚道诚实,便进一步打听:“老人家,这座城有何妙处,黄巢十万大军攻了三天竟攻不破?”

老人说:“客官有所不知,这城建在秦始皇时期,城墙又高又厚,上有滚木,两厢藏有弓箭手。”

黄巢问:“那就没法了吗?”

老人说:“要打城,不能从城门进,得从天齐庙的豁口进。”

黄巢听了很高兴,转身要走,又回过身来问:“老人家,你知道我是谁吗?”

老人犹豫了一下,说:“你是黄大将军。”

黄巢说:“唐兵骂我杀人如麻,吃人不吐骨头,你不怕我吗?”

老人说:“那是官家说的,官家能有好话吗?我们穷百姓正盼着你来呢。”

黄巢听了很感动,想不到老百姓对自己这么敬重,就说:“老人家,你家有红纸吗?”

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

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

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邻居又传给邻居,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家家买红纸扎灯笼。

黄巢回到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悄悄入城。一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起义军进城啦!

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凡是挂红灯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究;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抓老财,只一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下令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了

上一篇:关于沧海的故事9篇
下一篇:关于以前的儿童故事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