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的由来


2021-12-19 11:19:24



  节日习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各种定期与不定期的庆贺活动,以感谢或祈求自然的恩赐、神灵的保护。节日习俗的形成由来由于各种习俗功能不同,其原因也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源于自然物候变化

  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已依靠天象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他们从天象的变化所带来的物候变化,如植物的生长、成熟、衰败等现象,以及气候的变化如四季的冷暖变化等,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安排自己的劳动即采摘和种植等。人们也根据这种自然的变化来确定自己的休息,安排一些特殊的日子,既作为季节的交接点,也作为庆贺或祭祀的特殊日子,从而形成了我们后来意义上的节日。这种节日有春节(早期的时间是不固定的)、立春、立夏、冬至、二月二、上巳、清明、六月六、七月七、八月中秋等。

源于劳动生产需要

  自然物候变化形成的一些节日与劳动生产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原因是原始社会,即使是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安排自己的劳动。久而久之,一些劳动生产需要的节候便成为基本上固定的节日。如春天来了,在春耕开始之前,汉族有一个节日叫鞭春牛,便是基于劳动的需要;瑶族的赶鸟节,阿昌族的撒种节,汉族人在正月时的照田蚕(嘉兴叫烧田蚕)、插秧时的“开秧门”和结束时的“关秧门”,以及从前的做社即祭社神等,都是源于或直接服务于劳动生产的节日。杭嘉湖一带与蚕桑有关的一些节会,如桐乡的“龙蚕会”、湖州等地的“轧蚕花”等,也是与劳动相关的节日。

源于纪念特殊人物

  在这类节日习俗的起源中,往往可以推演到最初的某个历史人物,正是他们的某种人格或事迹,加上人们的演绎,形成了掺杂民众丰富情感的节日和习俗内容。比如寒食节,就源于晋代的介子推,他曾随晋文公流亡,并割股奉君,但回国后却得不到赏赐,羞愤上了绵山,与老母一起烧死在山上。晋文公为纪念他,便在他的忌日让全国人民禁烟火,形成了寒食节。端午节则是源于屈原,不过各地也有不同的传说,如吴地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越地则是传说为了纪念曹娥,山西也有说是纪念介子推的。不管是源于哪一个历史人物,它的起源指向都与人们的纪念情感结合在一起。宗教性和一些地方性祭祀纪念节日中,有关祭祀性人物的忌日的现象则更多。

源于宗教信仰

  这一点是与我国长期来的民间信仰、道教和佛教信仰的混合传播,并对世俗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宗教性来源的节日,有的具有全国性,比如四月初八的浴佛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等;有的则具有地方性,而且所占比重非常大,比如,在浙江的宁波,除了浴佛日之外,这种祭祀或供奉民间诸神的节日还有太阳生日、东岳大帝生日、葛仙翁生日、关帝生日、吕祖下丹药日、彭祖生日、火神生日、地藏王生日等不同的形态。后者有固定的时间,有的举行祭祀,有的则举行盛大的庙会,集祭祀、物资交流和文化于一身,成为地方的对生产生活都有影响的节日

上一篇:节日的分类
下一篇:酒泉裕固族节日